Feeds:
文章
留言

Archive for the ‘車輛與改裝隨便聊’ Category

本文引用自http://forum.jorsindo.com/viewthread.php?tid=2286248&highlight=

[轉彎基本力學]

機車轉彎是一種圓周運動, 前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可以看成拉著機車轉的無形的繩子, 因此, 我們可以利用離心力與速度的關係來窺知其力學現象.

面對機車, 圖中黑點是重心, 十字原點是輪胎與地面接觸點.

V = 車速
M = 人加車的質量
R = 迴轉半徑, 也就是轉彎的路線囉
G = 重力加速度(定值)
A = 重心與地面的夾角, 也就是 90度 減 壓車的傾角 的值
f = 輪胎摩擦系數
r = 輪胎到重心的距離

力學標記 :
W = M x G 重力, 就是你和車加起來的重量.
C = M x V平方/R 就是離心力
F = N x f 輪胎的摩擦力
N = 地面對機車的反作用力.

——————————–
力平衡公式 :
機車沒有滑倒的狀況下,各方向的總力要等於零.
N = W
F = C

所以, M x G x f = M x V平方/R
=> f = V平方/(R x G) ————– 結式A

——————————–
力矩平衡公式
機車沒有轉倒的狀況下,各方向的總力矩要等於零.
w X Cos(A) = C x Sin(A)
=> Tan(A) = (R x G)/V平方 ——— 結式B

[轉彎原理]
由以上兩個結式可得 :
1. 不考慮側風吹的情況下, 車子重量與人的重量和車子過彎穩不穩完全無關.
=> 太肥不是摔車的藉口.

2. 轉彎半徑越小(就是越彎的路線), 或速度越高, 則輪胎的摩擦系數要越高才不會滑倒…
=> 這是買好輪胎的好理由.

3. 速度快一點點, 輪胎摩擦力要好更多更多才行.也就是說, 時速140時, 輪胎抓地能力要兩倍才能達到和時速100的同樣穩定度
=> 騎車要慢呀, 要不然你得練就羅西的動力滑胎技.

4. 當遇到人孔蓋, 油污, 或是標線而滑胎時, 產生的現象是F變小.C力大於F力的結果是車子會往彎道外側平移, 也就是所謂滑胎現象. 平移只會把車子平平的滑動, 並且稍微改變行進的方向(看是滑前輪或是後輪), 但不會讓車子轉倒. 因為車子的滑動而驚慌搖動重心, 或是騎姿不良有壓重量在前輪, 滑前輪導致重心下降, 或是驚慌收油門, 導致W大於C, 才是 low side 轉倒的主因.
=> 好車手善用滑胎過彎, 人孔, 標線, 油污 不是轉倒的藉口.

5. 過同一個彎, 速度越快, 傾角要壓越深(A越小), 才不會轉不過去翻車.
=> 以結式B計算列表 :
一般20R的彎 :
時速30km/h時, 重心與地面夾角70.5度就可以囉
時速40km/h時, 重心與地面夾角要57.8度
時速50km/h時, 重心與地面夾角要45.45度, 幾乎是斜一半了.
時速60km/h時, 重心與地面夾角要35.2度, 會有恐怖的感覺了.
時速70km/h時, 重心與地面夾角要27.4度, 若是同傾的話, 腳張開此時有機會磨膝了.
時速94km/h時, 重心與地面夾角要16度, 若是同傾的話,這時車子已經磨到轉倒球了.

30R的彎道過彎時速可以高到115km/h.稱為高速彎.

6. 機車的結構不能傾到零度, 就算是傾角最深的機車, 在16到25度左右, 車子的輪胎就已經吃不到地面了, 吃滿胎之後再斜就是磨擦力驟降, 也就是滑倒. 在轉彎速度加快的情況下, 例如20R彎道要到時速120的轉彎速度, 為了讓重心傾倒更多, 但是輪胎不要滿胎,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身體掛到彎道內, 這樣雖然重心傾角可能已經低到與地面十度, 但是車子可能只斜20度, 就不會吃滿胎或是吃不到胎面了. 這就是GP賽車的內掛原理.

7.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人入彎都要減速到40km/h或以下.這是講真正的轉彎速度. 一般人因為轉彎要專心, 所以只會記得入彎煞車的速度, 所以如果你注意到入彎前的速度是70km/h, 其實你真正在迴旋的那時候可能時速只有40km/h.

– 以減速到底仍有50km/h以上速度入彎, 若你還不傾斜車身到自己覺得開始有點怕的斜度, 那就會轉不過去囉.

8. 賽車是怎麼做到那麼高速過彎的?
– 賽車手是以時速70~120之間過20R的彎道的, 傾角是內掛做出來的, 車子可能只與地面傾16~20度, 但是重心傾角可能十度附近了, 所以都會磨膝. 因為16度到35度角度差異不大, 所以賽車手的膝蓋要練就成精密的量角器, 才能準確探知在目前的速度下, 是斜得是否過火或不夠. 這就是技術.

9. 不磨膝也能高速過彎嗎?
– 可以的. 以一般市售仿賽騎乘, 熟練的車手可以在膝蓋完全碰不到地的情況下創造單圈最高紀錄. 磨膝是為了測傾角, 但是不磨膝而測得傾角也是可以的.

10. 轉彎速度與整體速度的關係.
– 彎道的重點是能夠在入彎前以最短的時間煞到入彎速度, 而在最短的時間脫離轉彎狀態加速出彎. 並不是 “轉彎的速度".

– 舉例來說, 一個彎道, 真正的轉彎的距離可能只有二十公尺到幾十公尺. 以彎道的轉彎長度四十公尺的大彎為例, 70過彎與90過彎只差0.46秒, 但是為什麼會騎的人過一個彎道就可以海放別人到看不見呢?
=> 原因就是, 人家入彎前減速比你快, 還有人家早早就大開油門出彎了, 而你已經可以拉正車身大開油門卻還在沉迷於傾倒的轉彎爽感. 這才是人家贏你五六秒的地方.
=> 這也是在道路上騎乘, 不磨膝的常常比磨膝的騎得快的奧義. 因為道路不是賽車, 不差那0.46秒, 反而傾少一點, 靈活一點, 能夠更放心更快地大開油門出彎贏你五六秒.

[轉彎的原則]
1. 要高速過彎先要有個好輪胎, 否則還沒到轉彎傾角, 車就滑走囉.

2. 過彎有物理原理限制, 所以過彎要快重點不在彎道速度多快, 而是如何在入彎前把速度一下子減下來, 還有最重要的是, 如何盡快拉直車身加速出彎.

3. 減速不夠就得把車壓到很斜才行, 怕死不敢壓車反而真的會死.

4. 高速過彎時, 寧願壓車壓太斜滑出(low side), 也不要壓不夠而臨時煞車以致翻車或直接撞牆洗溝(high side). 因為low side是車先人走, 所以人只會擦傷, 但是high side是人在車前, 不是先撞到來車或是山壁, 就是被自己的車追撞砸死.

5. 轉彎過程若失神, 結果速度太慢, 而且路線靠外側, 請勿再壓車, 因為之前講過, 減速幫助轉彎, 傾角也幫助轉彎, 你已經太慢, 那用力傾下去就直接是摔車了. 正確的做法是 :
A. 維持速度但是小傾一下, 因為速度慢離心力小, 就會很快彎過去了
B. 或是像高速一樣傾角但是要先加油門加速.
但千萬別AB都做, 低速的情況下又傾很多, 那就太過了, 會摔很快低.

請依上面原理, 類推太高速但偏外, 高速偏內, 或是低速偏內等各狀況處理方式.

其實說了那麼多
只是理論
真正要過彎 還是要靠經驗
各位說是不是
天雨路滑的 就別過彎了 慢慢騎吧

基本功夫練得好,條條大路為你開!!

小綿羊 要騎好,用腳踩車不可少,腰部放輕鬆,
左轉彎,右腳用力踩右踏板,
右轉彎,左腳用力踩左踏板,
直線平衡,不用手,左腳用力、右腳用力,車子直直走。
踩車過彎,成習慣,放鬆身體和膝蓋
左掛掛,右掛掛,卡普過彎,真自然。
加強扭力,動力滑胎 輕鬆玩。

卡普上身,真自在,兩手放輕鬆,兩腳輕鬆放,重心隨意轉,
車頭反轉,胎痕留,慣性滑胎 輕鬆玩。

Read Full Post »

這邊當然不是講說自己開到240公里的經驗
吹噓這種事情也沒什麼好的…
只是要說一個觀點

因為不少德系車種原廠就給個240公里的電子限速,所以就拿240公里來看吧

這麼說吧

可以持續的跑在240公里巡航,跟衝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摸到240公里,那是完全不同的兩碼子事。要說車的等級,那也是不同的

再來,我們323/tierra這種車的儀表版也只有220,到底是因為摸過了220的刻度所以自己覺得應該有到240,還是另外接了類似抬頭顯示器看到有240,或真的利用GPS定位算到有240的移動速度,這也是完全不同的回事。這要說等級嗎,那也是不同的

我想,大多數車友應該分得出來這幾種的240公里的差別吧

Read Full Post »

本文引用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huaracing

望海在找彈簧K值資料的時候,看到這一篇討論,裡頭的數據算了一下,應該沒錯,把他收錄一下,以後討論比較好有個基本的方向

上面為速克達機車的CVT傳動系統的表示圖

CVT無段變速系統概論
圖片轉自:http://jack.ivy.idv.tw/mymotobick/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2&blogId=1
CVT:無段自動變速箱,全名為Continuousiy Variavle Ttransmission意思就是〝不間斷的變速系統,一般多用於速克達(Scooter)機車行駛的傳動方式。

機車用的CVT,引擎排氣量鮮少超過600cc,但是在四輪汽車上則有高達1300cc的汽車使用(例:NISSAN MARCH),雖然都是以V形皮帶作為傳動媒介,不同的是,機車皮帶材質是橡膠、纖維合成,而汽車用的皮帶卻是不易斷裂的鋼帶。

機車CVT無段變速系統,由前普利盤與後離合器、開閉盤動力輸出,V形皮帶作為傳動連結,其作用就如同打檔車之鏈條與齒盤。

由於皮帶在傳遞動力時因採用摩擦變速方式,所以會產生打滑的現象,動力因而於傳動過程中損耗,當傳動系統溫度提高時,損失動力之情況將會隨之升高,所以現階段採用CVT傳動之125cc速克達機車,因動力損耗而導致極速難以突破100km/h(真實速度)。 (望海備註:這一段說明望海並不認同,實際摩擦消耗動力者應該是離合器片才對。另外極速難以突破100公里/小時主要的關鍵點再於變速的實際減速比會因引擎的實際扭力值以及cvt的搭配而沒有辦法保持在減速比超級小的狀態,當減速比還是比較大的狀態下,轉速又沒有辦法超高的話極速就沒有辦法提升,所以才會有只要作比較正確的改裝之後,速度可以再上去的情況)

原理及構造

CVT無段變速系統中,傳動皮帶夾於普利盤與普利壓版(風葉盤)中間,而皮帶後端夾上下開閉盤中,開閉盤靠變速彈簧(俗稱大彈簧)將皮帶夾住。當引擎轉動,普利盤裡的配重錘因離心力的牽動,而滑動於普利盤的溝槽間,溝槽設有經過設計的斜坡設計,因而推擠皮帶向外擴張,因為皮帶長度固定,故皮帶受到普利盤擠壓向外滑動時,後端開閉盤便會被皮帶撐開,皮帶變成往開閉盤內側滑動,起步時前方直徑小,後方直徑大,加速時前後一樣大,高速時前方直徑大,後方直徑小,如此滑動便改變了變速比,而且毫無阻礙過程,所以沒有換檔頓挫的感覺,呈現順暢的加速反應,這就是為何CVT稱為〝無段變速系統〞。

當動力傳導到後方遠心離合器時,因離合器旋轉,造成離心力,然後離合器之摩擦片向外甩開,貼於離合器外碗(俗稱碗公)同時帶動碗公旋轉,而碗公與軸心由多個鍵固定,所以碗公與軸心同時被帶動,再經一固定變速比之齒輪組傳動到後輪軸,使機車向前行走。

低速時,皮帶位於普利盤內端、開閉盤外端,此時可發揮較高的扭力,易於推動機車前進,而皮帶位置慢慢變化,到達位於普利盤外側、開閉盤內側,此時機車已達高速狀態,(皮帶於普利盤轉一圈,可讓開閉盤旋轉更多圈,就如同變速腳踏車的〝重檔〞,在動力未損耗的狀況下,引擎轉速越高,車速將越快。)

改傳動之迷思

現今改裝速克達風氣盛行,尤其是傳動系統的改裝,在市面上更是有千百種改裝套件可供選購,但該如何判斷所改裝的特性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以及改裝失敗時該如何判斷症狀呢?

大體來說,前方配重錘(滾珠)若更換成較重的,則低速域時作用不良,因為滾珠一下就把皮帶推向外側,高速時離心力較強,導致機車在中速時才開始有加速的作用,但較重的滾珠可讓前方皮帶直徑更大,讓減速比較低,因此讓極速更易發揮。

輕型的滾珠則反之,起步反應快,低速時的離心力不足以將皮帶推向外側,中高速時,由於離心力不足,不能把皮帶推向最外側,故高速不良,變成有轉速而沒速度的情況,所以說普利珠的重量可說是一門學問,尤其是四行程車種,不同於二行程的引擎,四行程較重扭力的引擎特性,如一味的提高轉速反而會導致反效果。

除了滾珠的改裝,一般還有普利盤與開閉盤的改裝。改裝用的普利盤,其中擺放滾珠的軌道皆經過特別設計,讓滾珠可以用很輕的重量來把皮帶推向最外側;另外,改裝普利盤的盤面亦是經過針對該車之扭力特性而設計出特殊的盤面角度,以利變速時機之發揮,達到引擎功率完全發揮的效果。

開閉盤的改裝則是在滑動的溝槽有所不同,原厰開閉盤的滑動溝槽多半呈U字形,這種設計會讓機車在加速到中速域時的反應變差,所以改裝的開閉盤多半以一直線來設計,讓機車能順暢地加速,某些改裝開閉盤有多組不同設計的溝槽,可因應不同改裝引擎來配合,達到最適當的變速時機。

若改裝了引擎,因為馬力輸出較大,所以當動力傳至開閉盤時,若開閉盤組中的大彈簧彈力不佳,將無法確實將皮帶夾緊,也無法藉由摩擦將動力輸出,

造成皮帶的打滑現象,所以改裝彈力較強之大彈簧有助於動力之傳輸。

另外;彈力較佳之大彈簧可以幫助減速之後的再加速,減速時,普利盤上皮帶的直徑縮小,而後皮帶輪上皮帶的直徑增大,改裝強力的離合器大彈簧可以使後離合器皮帶直徑增加的反應變快、減速後的再加速更加靈敏,但強力離合器大彈簧也會造成傳動比變大,耗油的現象。一般來說,硬度不宜超越原廠10%。

離合器彈簧的改裝也可提升起步性能,當改裝較硬的彈簧,離合器摩擦片便需要

較高的轉速才能與碗公接合,所以可以讓機車在起步的瞬間加快速度,如同打檔機車將離合器拉桿晚一點釋放是屬於相同道理,但如果改裝太強的離合器彈簧,將導致離合器無法確實抓緊碗公,導致打滑,加速、極速難發揮。

若進行改裝後方的傳動齒輪組,等於改變了打檔車的齒輪扣鏈組,更動了二次減速比,表示二次減速比越大,此時加速力越強,但極速低;而二次減速比越小,表示極速高而扭力喪失許多,眾多產品,請先搞清楚原厰齒數,以免改裝時花錢又勞心,造成反效果。

以下為關於CVT系統中,大彈簧的討論

大彈簧就只有幾個參數:

圈數

線徑(彈簧鋼絲的粗細)

長度

如果用的是相同材質,那麼對於線徑一樣的彈簧來說,圈數越多代表它越軟,也就是 K值越小;相對的,如果圈數一樣,那麼線徑越粗的就越硬。如果你把彈簧剪短,那麼 K值就會變大,會變硬,不會如預期中的變軟。

而所謂的 K值,指的是要讓它壓縮 1公分,需要多少公斤的力量,這個在彈簧出廠時就已經決定了。除了溫度與疲勞會使K質變小以外,安裝時沒有其他方法讓 K值改變。

談到彈簧長度,我們看一下樓主的問題:

>> 假如 A 和 B 都寫一樣轉速的大彈簧
>> A 比較長

>> B 比較短

>> 那這樣兩者特性差在哪呢?

我們把它改成比較明確一點的問題: (數字是假設的)

A彈簧比較軟但是比較長,假設它 20公分長,K值是 5kg/cm

B彈簧比較硬但是比較短,假設它 15公分長,K值 8kg/cm

假設裝進去開閉盤以後,會被壓縮到剩下10公分

這時候樓主的問題就很清楚了,長度不同,一開始的初始壓縮量不一樣,也就是俗稱的預載量不同:

對於 A彈簧來說,被壓縮了 10公分

對於 B彈簧來說,被壓縮了 5公分

騎起來的差異如何呢?我們可以從簡化過變因的變速系統行為來推知:

引擎開始轉動,普利珠被離心力向外甩,經由三角函數轉換,珠子施加於軌道與壓板的力量被轉換成普利盤夾緊的力量;再經過一次三角函數的轉換,普利盤夾皮帶的力樣經過皮帶傳達到開閉盤,變成將開閉盤打開的力量。

對於 A彈簧需要 5kg*10公分,也就是超過 50公斤之後開閉盤才會開始打開

對於 B彈簧來說則只要 40公斤的力量開閉盤就會開始打開

在引擎轉速讓皮帶推開開閉盤的力量到達預載值時,開閉盤開始打開,變速開始。對於A彈簧來說,變速開始的轉速略高,也就是說起步之後引擎轉速會拉的比較高一些才開始變速,但是一開始變速之後,每多 10公斤的力量 A彈簧就會在多張開 2公分,而B彈簧則只多張開 1.25公分,這把他想成A彈簧已經換到 3檔了,B彈簧才剛切進二檔。

假設這 10公斤相當於 A車引擎多了兩千轉,開閉盤張開 2公分,那麼 B車引擎必須要多 2500rpm左右才會有多餘的 16公斤力量來把開閉盤多撐開 2公分。

離心力跟切線速度平方成正比,還沒開始變速時,珠子的起始位置一樣,因此離心力相當於跟轉速平方成正比,三角函數轉換都是一次方的,所以皮帶推動開閉盤讓彈簧壓縮的力量會和離心力成正比,跟轉速平方成正比,因此:

2000平方:2500平方 會很接近 10公斤:16公斤

(先把扭力轉換器忽略掉)因此裝 A彈簧的車若時速 30公里時開始變速,加速到了時速 70公里時轉速增加 2000轉,速度增加40公里;那麼裝 B彈簧的車可能比較接近時速 24公里時開始變速,引擎轉速增加 2500轉,時速卻只增加 41公里變成 65公里。

具體一點的講,裝 A彈簧的車騎起來的特像比較接近:起步後拉轉較高,然這個轉速會一直維持到時速較高時才慢慢再拉高,如果油門灌的不夠深則中速還會稍微掉轉(掉轉是扭力轉換溝的作用);而裝 B彈簧的車會比較像:較為低轉就起步了,隨著速度上升,轉速也跟著一起拉高。

通常裝長彈簧的車比較容易把轉速維持在最大扭力附近,但是低速騎乘時引擎轉速拉的比較高;裝短彈簧的車,雖然再加速反應比較好一點,但是 0~60的加速通常會較慢一些,而且高速時需要比較高的引擎轉速。

要注意的是引擎扭力曲線,開閉盤的扭力轉換溝角度,普利盤溝槽角度等等都會影響變速的曲線。

上面講的只是概略的狀況,實際上彈簧的搭配建議你還是遵循原車的設定下去作微調就好,除非你的車已經改完全套,設定已經跟原廠設計沒關係了。

另外建議大家,在彈簧變硬與普利珠偷輕的這兩個可選擇的方法中,盡量不要去把彈簧加的太硬,彈簧硬代表摩擦力大,引擎輸出的POWER就會損失較多一部份去克服這個摩擦力,另一方面摩擦生熱,傳動的溫度也會比較高,熱衰竭更嚴重。

如果要討論的主題是K值相同,但是長度不同,結果會是怎麼樣?

C彈簧比較長,假設它 20公分長,K值是 8kg/cm

D彈簧和B彈簧相同,假設它 15公分長,K值還是 8kg/cm

那麼裝到 10公分的開閉盤之後,預壓值是

C彈簧 80kg比較長

D彈簧 40kg

要兩車開始變速的轉速相同時,配D彈簧的珠重最少要增加多少呢?

(80 / 40)的平方跟是 1.414,珠重大約要增加 41%

這邊假設這樣:

C車裝了 14克的珠子

D車裝了 10克的珠子

離心力跟切線速度平方成正比,也和珠重成正比,還沒開始變速時,珠子的起始位置一樣,因此離心力相當於跟『轉速平方與珠子的重量乘積』成正比。

三角函數轉換都是一次方的,所以皮帶推動開閉盤讓彈簧壓縮的力量會和離心力成正比,因此跟『轉速平方與珠子的重量乘積』成正比,因此:

10克平方:14克平方 會很接近 40公斤:80公斤

跟前面推論的方法一樣,每多 16公斤,開閉盤會被多推開 2公分,這時兩車是相同的,但由於珠重不同,因此D車要稍高的轉速才會讓開閉盤推開 2公分,假設這邊一樣是 2000轉,而C車只要增加 1000轉就有這樣的力量去推開開閉盤了,所以 C車與 D車的騎乘特性差異,也會跟前面討論的長彈簧-短彈簧的 CASE很接近。

Read Full Post »

以下文章引用自http://www.jcsp.idv.tw/next05.htm

(a)壓縮彈簧

壓縮彈簧之設計數據,除彈簧尺寸外,更需要計算出最大負荷及變位尺寸之負荷.
彈簧常數 :以 k表示,當彈簧被壓縮時,每增加1mm行程之負荷(kgf/mm).
彈簧常數公式 :
G × d4
k = ─────── (kgf/mm).
8 × Dm3 × Nc

 

G=線材之鋼性模數 : 琴鋼線G=8000 ,不銹鋼線,G=7000 ,磷青銅線G=4300 ,黃銅線G=4000 ,鈹銅線 E=4500
d = 線徑
Do=OD=外徑
Di= ID=內徑
Dm=MD =中心徑=Do-d
N=總圈數
Nc=有效圈數=N-2

 

彈簧常數計算例:

線徑=2.0mm , 外徑=22mm , 總圈數=5.5圈 ,彈簧材質=琴鋼線

G × d4 8000 × 2 4
k = ────── = ────── = 0.571 kgf/mm.
8 × Dm3× Nc 8 × 203×3.5

 

(b)拉伸彈簧


拉伸彈簧的k值,與壓縮彈簧計算差異在總圈數的認定,計算時只取簧圈的圈數,不含兩端鉤子的圈數。

彈簧常數公式 :
G × d4
k = ─────── (kgf/mm).
8 × Dm3 × N

 

G=線材之鋼性模數 : 琴鋼線G=8000 ,不銹鋼線,G=7000 ,磷青銅線G=4300 ,黃銅線G=4000 ,鈹銅線 E=4500
d = 線徑
Do=OD=外徑
Di= ID=內徑
Dm=MD =中心徑=Do-d
N=總圈數
Nc=有效圈數=N-2

 

拉伸彈簧的初張力 :

初張力等於適足拉開互相緊貼之簧圈所需之力,初張力為彈簧捲製成形後所發生。

拉伸彈簧在製作時,因簧線品質、線徑、彈簧指數、靜電、潤滑油脂、熱處理、電鍍等‧‧‧。

使得每個拉伸彈簧初始拉力產生不平均的現象。所以安裝各規格之拉伸彈簧時,應預拉至各簧圈之間稍為分開一些間距所需之力稱為 【 初張力 】。

初張力 = P – ( k × F1) = 最大負荷 – ( 彈簧常數 × 拉伸長度)

 

(c)扭力彈簧

彈簧常數 :以 k 表示,當彈簧被扭轉時,每增加1°扭轉角之負荷 (kgf/mm).
彈簧常數公式:
E × d4
k = ────────── (kgf/mm).
1167 × Dm × p × N × R

 

E= 線材之鋼性模數 : 琴鋼線 E=21000 ,不銹鋼線 E=19000 ,磷青銅線 E=10000 ,黃銅線 E=10000 ,鈹銅線 E=13000
d =線徑
Do=OD =外徑
Di= ID = 內徑
Dm=MD =中心徑=Do-d
N = 總圈數
R =力臂長 (簧徑中心點到腳長的頂端)
p= 3.1416

Read Full Post »

速克達為什麼比較耗油阿? 可以給我詳細的解釋嘛XD

那檔車為什麼省油呢? 為什麼?

望海的回答解釋:

速克達油耗比打檔機車差的原因的確是傳動
但問題並不是CVT本身就耗油,也不是皮帶比鏈條來的損耗動能
這些說法都是"錯"的
問題是在於速克達用的CVT的無段變速設計的實際傳動比(尤其是再尾速比較時),比打檔機車的大

我的解釋跟說明如下
基本上傳動系統本身會有一定的摩擦力,不管你使用的是鏈條,還是皮帶,還是傳動軸,或著是鋼鏈帶(汽車的CVT變速箱),在這個方面因為它就是要帶動PULLY,所以能量損耗的情況(簡單的說就是打滑)其實都不會太大,會太大的話,就沒有人要用這個材質了
雖然我們沒有機器去測量皮帶的位移速度,可是如果有這種機器的話,各位會發現,速克達的皮帶的移動速度,基本上會跟帶動的盤子的轉速非常接近,跟檔車的鏈條帶動輪子的情況其實是一樣的….

“那速克達傳動系統能量損耗的關鍵是什麼???"
這個情況的答案是那個躲在CVT裡頭的離合器蹄片
因為要使用摩擦才會去咬住盤子跟輪子,所以離合器片會有損耗,也會產生摩擦熱,即便已經咬住了,也有可能因為材質本身的問題還有短暫的打滑現象,而且因為速克達是設計要一個引擎轉速以上離合器片才會執行摩擦的動作,所以這個力的轉換一定會損失"不少的"能量

所以速克達的動能損失問題在這邊

可是檔車也有離合器片阿,所以離合器片造成的能量損失問題,檔車一樣會遇到
只不過檔車可以不需要再高轉速才接合,而且可以騎士可以使用手控方式減少摩擦時動力損耗回饋的震動,但這些舉動的差別也只是一點點

重點還是在於傳動比
檔車有所謂的檔位齒,不同的檔位有不同的齒比
所謂的齒比就是有輸入齒跟輸出齒的齒數比,我們可以看到例如1檔3.0,2檔1.5,3檔1.2,4檔0.9,5檔0.7這樣的數據
代表著檔位可以放大或者縮小引擎的轉速,相對也代表著引擎轉速多少時可以帶動多快的輪速度
不同的齒比造就出可以出力大或者是可以跑很快的值
但是,放大引擎轉速可以達到大出力,可是輪轉速不快
縮小引擎轉速可以讓輪轉速到高速度的情況,可是出力會變小
而檔跟檔的齒比的差距,可以看出是否加速可以比較快而猛暴,或者只能穩定緩慢的加速
CVT其實也有這樣的設計,只不過藉由錐形的開關盤滑動,讓傳動有不同的變速比,而這個變速比,其實就跟檔位一樣,只不過沒有分段的,所以才叫做無段

但是,別忘記了,速克達的CVT,只是單純的機械裝置,他根據的就是普利盤的重量+引擎帶過來的轉速,造成傳動比的改變
所以他不像汽車的自排系統甚至是手自排(有些手自排還加上CVT變速箱)還有電子油壓控制裝置,可以隨意控制變速比

所以速克達的CVT,會有因為轉速跟負荷的關係,而讓變速比"必須"在比較大的位置上加高速,或者是重負荷卻變速比很低的情況
而不能像檔車一樣,可以使用低速檔輕鬆帶動力去負荷,或者是高速度可以較低的引擎轉速
另外,速克達的CVT裝置因為已經很占空間(這裡指的很占空間是針對速克達可以給的空間來看),在大結構看起來無法縮小體積的情況下,他所設計的變速比可變動的幅度就無法很大
所以變速比的差異+速克達CVT的機械天生劣勢,是油耗比打檔車高的主因

後面附帶提一下汽車的自排變速箱
事實上自排變速箱的動力損耗不同於CVT設計,因為CVT其實還是算有"直接傳動",自排變速箱因為有所謂的"扭力轉換器",這是一個利用液壓去帶動力的裝置,所以大多數的動力損耗是在這邊,可是速克達的CVT跟某些種的汽車CVT(例如舊型NISSAN用的NCVT或者很久以前SUBARU開發出來的ECVT)就沒有扭力轉換器這種東西存在
汽車的自排變速箱在扭力轉換器之後,就跟手排變速箱一樣是多檔位齒輪設計,只不過是利用油壓系統去換檔,然後利用電腦做電子控制這樣。
但是汽車用的CVT系統,後來的款式因為耐用度跟大動力以及電子控制的需求,所以多半也加入了汽車自排變速箱的眾多元素,例如扭力轉換器、油壓控制換檔系統、以及電腦電子控制系統等等,所以他就跟傳統的自排非常像,甚至因為CVT的無段特性,除了利用電子控制來"虛擬"各檔段速之外,CVT的變速箱還可以達到比傳統行星齒輪式自排變速箱省油的功能(因為傳統自排也是因為齒輪跟機構很占空間的關係,因為妥協的結果就不會設計很低很低的高速傳動比,以及會有較大的檔位間落差)
所以汽車用的CVT,原則上跟速克達用的CVT,基本運作原理雖類似,實際上的構成組件卻大不相同,多了很多東西

以上說明

我再把前面提到的看法簡單化
引擎的油耗,關鍵還是在於引擎本身
請記住,即便是同一型號的引擎,或乾脆是同一顆引擎好了
如果你持續一個小時保持在1000RPM,跟持續一個小時保持在5000RPM
能夠有一樣的油耗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速克達跟檔車比,油耗差的關鍵簡單說就是
當檔車以四檔2000轉持續行使時,速克達可能得要用到3000轉才有一樣的速度
當檔車作加速減速時,速克達的轉速就是得比打檔車還高些才會差不多快

所以回頭看改裝速克達

客人想改裝的目的到底是尾速還是加速??傳動配的方向就完全不一樣了

車主也要知道,自己的車是特性在加速還是尾速?要想省油就要控制加減速的轉速變化跟值

常常能夠維持轉速變化少跟低轉速,油耗不會比高轉速跟轉速上上下下來的高的………..

Read Full Post »

原文章由 racing華 於 2011-4-27 21:35 發表
就在上個禮拜…心一橫…拜了我朝思暮想的小p1.6…98年的
雖然很多人說他是台老人車…也是台老車了..不過我就喜歡耶..怪怪
導入正題…幾乎所有人都不建議用kyb黑筒配短彈簧…原因是如此搭配
會降低減震筒的壽命….有使用者可以分享心得嗎..但如果用藍筒又大大的超過預算…最近是有物色到
一組BILSTEIN 倍適登 黃筒(B12)中古的使用約一年…無漏油…有人用過這組嗎
或是能有其他的搭配可以指教呢…謝謝..預算大約落在15k~20k
不傾向高低軟硬可調的避震…純粹想降車身…謝謝

望海的回答:
我的車雖然不是T牌,但我也用了KYB黑桶(日)+某C牌短彈簧,用到今年車已經第10年了,該組避震器也有5年,依舊是"穩搭搭"的,而且,我在前面幾年,還常常去TIS賽車場跑獨走計時賽咧,也常常會跑跑山路之類的

應該是要說,你要很請楚知道每個改裝品的原理,優點跟缺點,還有自己的需求,再來選擇
KYB黑桶加短彈簧,他的優勢是因為黑桶幾乎根原廠一樣,所以老實說避震器的耐用度壽命是最長的,改裝的避震器因為有調整機構,不管是高低可調還是有組尼軟硬可調,老實說只要加上可調機制,就會有壽命較短的問題,雖然調得好設定的好也很省著開的話還是很耐用,但這就是機械的宿命—零件越複雜,越容易出現狀況
KYB黑桶的組尼只比原廠硬一些,跟大多數可調式改裝避震器比軟很多,另外一個軟的原因是因為原廠避震器以及KYB黑桶的避震器行程其實很長,作動的幅度可以很長的話反應會相對較慢,而套裝改裝避震器因為要做高低可調,所以桶身的作動行程其實較短,自然在行路當中會覺得較硬

因為高低不可調整的避震器車高是由彈簧決定的,這時候KYB配的短彈簧選擇其實就很重要了,短彈簧沒有說一定要某一品牌,很多家有做可以使用於KYB黑桶或者原廠桶的短彈簧可以自己選擇,但短彈簧實際用時,請堅持選只能減低一點點的車高,而彈簧的K值卻必須高於原廠彈簧許多的種類,因為利用短彈簧這種方式降低車高時,避震器會變成下行程變短上行程變長,這樣的改變即使彈簧沒有變硬,可是行路的感覺卻變硬了些,但問題就是這樣直直開是有變穩,可是如果遇到有起伏(例如之前的新生北高架道這種有點波浪狀的路面)車子會變成像開船一樣浮浮的,所以短彈簧不能改太短的原因這是其一

其實車高就算是用套裝改裝避震器也不應該降很低,關於底盤零件的損耗,因為PREMIO這種車是前麥花臣後多連桿(一樣是麥花臣的變種)的設定,降低車高太多對於三腳架,懸吊襯套軸套,甚至是傳動軸都不好

如果車主你是屬於真的把車拿來玩山道跟賽道比較多,而且家用的情況較少,甚至是載人時沒什麼人會嫌避震器很跳太硬會震的問題的話,那麼改裝的避震器的確比較適合你,畢竟可以調整高低軟硬以及更換彈簧棒數的設定的改裝避震器,是一次到位的,雖然價格高一些,但對於運動性能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我車車的設定(黑桶+短彈簧)其實對於跑比賽是缺點,但如果知道缺點,跑的時候可以用一些方式彌補,只是說要快人家很多真的不太容易,但是這種設定載家裏人出去時不會被罵,因為我也裝過改裝的運動避震器,自己開很爽,但家人一上車就被海罵到不行,所以很多時候改裝必須要跟一些狀況有所妥協的…………………

先這樣

Read Full Post »

然而功率kw要如何轉換成大家常見的多少匹馬力的呢?

由於英製與公製的不同,對馬力的定義基本上就不一樣。

英製的馬力(hp)定義為︰一匹馬於一分鐘內將200磅因(lb)重的物體拉動165英 (ft),相乘之後等於33,000lb-ft/min;

而公製的馬力(ps)定義則為一匹馬於一分鐘內將75kg的物體拉動60米,相乘之後等於4500kgm/min。

經過單位換算,(1lb=0.454kg;1ft=0.3048m)竟然發現1hp=4566kgm/min,與公製的1ps=4500kgm/min有些許差異,而如果以瓦作單位(1w=1Nm/sec=9.8kgm/sec)來換算的話,可得1hp=746w;1ps=735w,兩項不一樣的結果,相差1.5%左右。

到底世界上為什麼會有英製與公製的分別,就好像為什麼有的汽車是右舵,有的卻是左舵一樣,是人類永遠難以協調的差異點。若以大家比較熟悉的幾個測試標準來看,德國的DIN與歐洲共同體的新標準EEC有日本的JIS是以公製的ps為馬力單位,而SAE使用的是英製的hp為單位,但由於世界一體化經濟的來臨和為了避免複雜換算,越來越多的原廠數據已改提供毫無爭議的國際標準單位千瓦kw作為引擎輸出的功率數值。

小結︰1hp=0.746kw 1ps=0.735kw 1hp=1.014966ps (1馬力等於多少KW的答案)

與hp計算毛馬力不同,whp和bhp則是用不同方法測得的以hp為基礎的功率單位,就是wheel horse power(車輪馬力)和brake horse power(製動馬力),whp是dyno(俗稱跑步機,測功率用的)測出的車輪輸出功率,bhp則是引擎加上發電機,水幫浦等附件從engine shaft測量出來的功率數值,用bhp作單位,bhp和hp的差別很小。

Read Full Post »

本文的圖跟文都轉貼來自http://blog.xuite.net/tsai.kevin36/scooter/38968492

光陽豪漢在剛推出上市時,為了與同廠熱賣車種豪邁125有所區別,特地將豪漢塑造成集科技於一身的新機種,因此型錄中也是充斥著濃濃的未來風。


事實上,國內機車廣告強調未來感的不少。

民國70年代光陽名流100、鈴木工業青峰50的金屬人、三陽迪奧50也是。

另外光陽翔鷹的變形金屬老鷹也頗有魔鬼終結者的fu。

民國80年代有幻艦星艦的太空船、山葉迅光的飛碟等…都是主打科技風。


豪漢強調車殼採3D無接縫設計。

好處是不必外鏍絲接起來,較為流線美觀。

缺點嘛,破了一小塊,就得換整個殼。


前、後雙碟的機種。

置物空間也有夜燈及絨布。


後來豪漢好像又小改款了一次,重點在前斜版,細節還得去翻翻型錄才知道。





豪漢算是光陽在研發技術上慢慢脫離日本本田的第一台車種,雖然引擎還是豪邁的,但光陽幫它加上了油泠系統。

大燈採廣度潛艇式投射雙前燈,以鏡面的垂直解度與反射面的計算,發揮燈具的最高亮度,配合透明燈罩。(型錄內文字說明)

另外,這台車主打三次元的無接縫車殼設計。






豪漢的銷售量不若豪邁那麼耀眼,後來改款時將前斜板的下半部線條稍微修飾了一些,150好像也取消了後碟。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blog.xuite.net/tsai.kevin36/scooter/19469715/track

Read Full Post »

FORD、MAZDA、KIA OBD-II故障碼一覽表:
故障碼 內容 說明 可能原因
P0100 空氣流量計線路不良 當點火開關打開後,若感測器電壓低於0.2V高於4.9V時,則設定故障 空氣流量計不良主繼電器到感測器之間線路 發生短路/斷路電腦到感測器之間線路發生 短路/斷路
P0102 空氣流量計信號過低 在引擎正常工作或在KOER自我測試時,MAF信號電壓若低於0.39V即設故障 空氣流量計損壞感測器接頭鬆動感測器線路斷路感測器後方發生泄氣節汽門位置可能處於關閉位置PCM損壞
P0103 空氣流量計信號過高 在引擎正常工作或在自我測試時,MAF信號曾高於3.9V即設故障 空氣流量計損壞感測器通道阻塞感測器信號線短路PCM損壞
P0105 支管壓力/大氣壓力線路 點火開關打開後,若EGR啓動傳感器信號低於0.2V或高於4.9V時 EGR啓動感測器不良感測器到電腦之間線路不良
P0106 EGR/大氣壓力感測器信號超出範圍 EGR/大氣壓力感測器信號超出電腦預設範圍時即設定故障 當EGR/大氣壓力感測器不良EGR控制電磁閥不良EGR控制電磁閥不良到EGR/大氣壓力感測器真空管不良PCM損壞感測器接頭或束線不良
P0107 EGR/大氣壓力感測器信號過低 當EGR/大氣壓力感測器電壓低於自我測試時的最低電壓時,即設 EGR/大氣壓力感測器不良EGR控制電磁閥不良EGR控制電磁閥不良到EGR/大氣壓力感測器真空管不良PCM損壞感測器接頭或束線不良
P0108 EGR/大氣壓力感測器信號過高 當EGR/大氣壓力感測器器電壓高於自我測試時的最低電壓時,即設 EGR/大氣壓力感測器不良EGR控制電磁閥不良EGR控制電磁閥不良到EGR/大氣壓力感測器真空管不良PCM損壞感測器接頭或束線不良
P0110,P0112 進氣溫度傳感器線路不良 當點火開關打開後,若感測器電壓低于0.1V或高於4.8V時,則設定故障 進氣溫度感測器不良空氣流量計到電腦之間線路發生短路/斷路
故障碼 內容 說明 可能原因
P0113P0118 進氣溫度傳感器信號電壓過高水溫感測器信號電壓過高 若故障碼P0112或P0113和P0117或P0118在KOER/KOER自診時沒有發生,得在靜態故障碼記憶中有存在時,則可能爲間歇性故障 進氣溫度/引擎水溫傳感器不良感測器線束不良或接頭不良冷卻水量不足PCM損壞
P0115 水溫感測器線路不良 當點火開關打開後,若感測器電壓低于0.1V或高於4.8V時,則設定故障 引擎水溫感測器不良感測器到電腦之間線路發生短路/斷路
P0121P0122P0123 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檔位操作線路不良節氣門位置傳感器信號過低節氣門位置傳感器信號過高 P0122表示在自我測試時,節氣門位置感測器信號過低於最低值3.43%(0.17V)P0123表示在自我測試時,節氣門位置感測器信號高於最高值92.27%(4.6V) 感測器固定不良感測器不良PCM不良感測器線束或接頭不良感測器到電腦之間線路發生短路/斷路
P0125 進入閉回路時間過長 引擎水溫感測器無法正常反應引擎水溫引擎冷卻系統發生故障 引擎水溫感測器不良引擎節溫器不良冷卻風扇系統不良水泵不良引擎水道積垢或泄漏冷卻水量不正確
P0130 含氧感測器線路失效 當含氧感測器功能衰退,或廢氣系統發生泄氣時,則可能設定故障碼 含氧傳感功效衰退引擎電腦不良
P0131 加熱式含氧傳感器信號電壓超出範圍(負電壓) 當感測器信號産生負電壓時設定值時設定故障 含氧感測器積垢(水.燃油等)線路干擾
P0133 含氧感測器反應次數過低 當感測器反應次數低於設定值時設定故障 含氧感測器積垢排氣泄漏線路短路/斷路供油量過度空氣流量感測器進氣系統漏氣
P0134 含氧感測器反應次數太少或無作用 引擎發動,含氧感測器信號沒有超過0.5V引擎達工作溫度後並在1500RPM以上運轉時,若含氧感測器信號低於0.5V達80秒時,即設定故障 含氧感測器不良感測器與電腦之間線路短路/斷路進氣系統,燃油系統,點火系統發生故障
P0135 含氧感測器加熱線路不良 當含氧感測器的加熱線發生短路/斷路時即設定故障 含氧感測器加熱線不良感測器到主繼電器的12V線路/斷路感測器到電腦之間線路短路/斷路
P0140 含氧感測器反應次數太少或無作用 引擎發動後,含氧感測器信號沒有超過0.5V.引擎達工作溫度後並在1500RPM以上運轉時,若含氧感測器信號低於0.5V,達80秒時,即設定故障 含氧感測器不良感測器與電腦之間線路短路/斷路進氣系統,燃油系統,點火系統發生故障
P0141 含氧感測器加熱線線路不良(SENSOR2 P0135,P0141表示在感測器加熱線路發生短路,斷路 感測器接頭中入水線路破損,短路,斷路電瓶電壓過低PCM損壞
P0150 含氧感測器線路不良 加熱式含氧感測器功效老化,或氣系統發生泄漏 感測器不良感測器線路不良控制電腦不良
P0154 含氧感測器反應次數太少 引擎發動後,含氧感測器信號電壓仍低於0.5V,或在引擎達工作溫度後並在1500RPM以上運轉時,而含氧感測器信號低於0.5V達2分鐘時,即設故障 加熱式含氧感測器故障感測器與電腦之間線路短路/斷路進氣系統,燃油系統或點火系統發生故障
P0155 含氧感測器加熱線路故障 點火開關打開後,若加熱線發生短路/斷路時即設定故障 含氧感測器不良主繼電器到感測器線路短路/斷路電腦到感測器線路短路/斷路
P0160 含氧感測器反應次太少 引擎發動後,含氧感測器信號電壓仍低於0.5V,或在引擎過工作溫度並在1500RPM以上運轉時,而含氧感測器電壓仍低於0.5V達2分鐘時,即設故障 加熱式含氧感測器故障感測器與電腦之間線路短路/斷路進氣系統,燃油系統或點火系統?⑸收?
故障碼 內容 說明 可能原因
P0170 燃油修正系統不良(BANK) 當修正系統故障,導致空燃比持續過濃/過稀一段時間後,即可設定故障 油壓調節器故障噴油咀不良燃油泵不良引擎水溫感測器不良空氣流量計不良含氧感測器不良活性碳罐電磁閥不良進氣系統發生漏氣(空氣流量計後方)ECM故障ECM到噴油咀之間線路短路/斷路進氣溫度感測器不良PCV閥門不良
P0171P0172 燃油控制系統過稀/過濃 P0171表示空燃比過稀,電腦修正到最濃的極限仍無法更正P0172表示空燃比過濃,電腦修正到最濃的極限仍無法更正 燃油系統:1.油壓過高2.噴油咀滴油3.油壓過低4.噴油咀積碳進氣系統:1.在MAF後方發生漏氣2.真空泄漏3.進氣口阻塞,積碳4.PCV系統5.碳罐系統6.油尺安裝不當引擎機械:1.機油填加過量2.凸輪正時3.湯缸壓縮壓力4.在含氧感測器前方或附近發生泄氣EGR系統:1.墊片漏氣2.EGR閥門卡死3.膜片泄漏
P0173 燃油修正系統不良(BANK) 當修正系統故障,導致空燃比持續過濃/過稀一段時間,後,即可設故障 油壓調節器故障噴油咀不良燃油泵不良此擎水溫感測器不良空氣流量計不良含氧感測器不良活性碳罐電磁閥不良進氣系統發生漏氣(空氣流量計後方)ECM故障ECM到噴油咀之間線路短路/斷路進氣溫度感測器不良PCV閥門不良
故障碼 內容 說明 可能原因
P0230P1235P1236 燃油泵浦線路不良 P0230,P1235,P1236表示燃油泵線路不良 燃油泵浦繼電器不良引擎電腦不良線路短路/斷路
P0300 引擎間歇失火(MISFIRE) 當引擎曲軸位置傳感器信號規律時,此時信號送回到電腦時,即産生失火現象 點火系統故障燃油油量過低電瓶電壓過低燃油系統故障曲軸位置感測器間隙不當
P0301-P0306 偵測到第1-6缸失火 提供第1-6缸點火的曲軸信號脈衝不規律時,即可能設定故障 第1-6缸點火系統故障燃油油量過低電瓶電壓過低燃油系統故障第1-6缸壓縮力不足曲軸位置感測器間隙不當
P0325 爆震感測器NO.1電路故障 點火開關打開後,傳感器送回PCM的信號呈現不正常等級 爆震感測器不良爆震感測器安裝不當爆震傳感到電腦之間線路不良
P0335 曲軸位置感測器線路不良 引擎運轉後,曲軸位置感測器沒有送出NE信號超過1.1秒 曲軸位置感測器不良曲軸位置感測器到電腦之間線路短路/斷路
P0340 凸輪位置感測器不良 表示在自我測試時,偵測到凸輪位置感測器不良 凸輪位置感測器不良感測器到電腦之間線路不良PCM損壞
P0400 EGR流量控制失效 P0400表示EGR閥門/流量不良P1407表示EGR閥門沒有移動 EGR電磁閥不良廢氣系統阻塞EGR/大氣壓力感測器不良感測器線束/接頭不良PCM損壞
P0420 觸媒淨化效率過低 三元觸媒轉換器淨化率老化廢氣系統泄漏 觸媒轉換器不良後含氧感測器不良
P0440 燃油蒸發器控制系統故障 當系統機械發生故障,導致無法正常工作時,即設定故障 活性碳罐電磁閥不良碳罐閥門不良油箱壓力感測器不良活性碳罐不良油氣分離閥不良下列元件發生積碳或泄氣時:進氣支管和泄氣時碳罐電磁閥
P0443 燃油蒸發控制系統碳罐電磁閥線路不良 當點火開關打開後,若活性碳罐電磁閥的系統發生短路/斷路即設定故障 活性碳罐閥門不良碳罐電磁閥到主繼電器線路短路/斷路碳電磁閥到電腦之間線路短路/斷路
P0450 燃油蒸發系統壓力傳感器不良 當點火開關打開後,若油箱壓力感測器信號低於0.1V或高於4.8V時,則設定故障 汽門位置感測器不良壓力感測器到電腦這間線路發生短路/斷路
P0500 車速感測器故障 車輛行駛期間,若感測器無車速信號輸出時,則設定故障 車速表感測器不良點火開關到車速表感測器線路不良車速表感測器到搭鐵間線路不良車速表感測器到車速感測器線路不良車速表感測器到電腦之間線路不良
P0505 怠速控制系統故障 怠速控制系統發生機械性故障怠速控制系統線路發生短路/斷路時,即設定故障 怠速控制閥不良進氣系統中發生泄氣主繼電器到怠速控制閥線路不良怠速控制閥到電腦之間線路不良
P0510 節汽門怠速接點故障 節汽門位置感測器與怠速接點信號不相符,並超過33秒以上即設定故障 怠速接點不良節汽門位置感測器不良節汽門位置感測器到電腦之間線路短路/斷路
P0603 電腦內部隨機存取記憶體失效 P0603/P1650表示電腦內記憶體電源曾經中斷過 電瓶椿頭腐蝕或鬆動線束繞接不良PCM損壞
P0703 刹車開關信號不良 當刹車開關踩下超過33秒後,仍沒有收到刹車信號,或沒有踩下刹車踏板,而收到刹車信號時即設定故障 刹車開關不良刹車開關到電腦之間線路短路/斷路刹車開關到電瓶之間線路短路/斷路
故障碼 內容 說明
P0705 變速箱檔位元開關故障(TR)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07 變速箱檔位元開關線路短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08 變速箱檔位元開關線路斷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10 變速箱油溫感測器故障(TFT)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12 變速箱油溫感測器線路短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13 變速箱油溫感測器線路斷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15 變速箱渦葉轉速感測器(TCC)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20 渦輪脈衝産生器信號不足(PSG)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21 渦輪脈衝産生器信號不足(PSG)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25 引擎轉速輸入線路不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31 1檔輸出比不正確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32 2檔輸出比不正確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33 3檔輸出比不正確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34 4檔輸出比不正確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40 扭力變換器離合器不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41 TCC動作不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43 TCC線路不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45 壓力控制電磁閥不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50 換檔電磁閥NO.1線路不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51 換檔電磁閥NO.1機械或液壓電磁閥失效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55 換檔電磁閥NO.2線路不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56 換檔電磁閥NO.2或液壓電磁閥失效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60 換檔電磁閥NO.3線路不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61 換檔電磁閥NO.3機械或液壓電磁閥失效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81 1檔輸郵比不正確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82 2檔輸出比不正確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P0784 4檔輸出比不正確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專輯
故障碼 P1000
內容 監控測試尚未完成
說明 完整的OBD-II監控包含曾三種模式的行駛行程,在行駛行程中可突顯出故障所在(設定故障),或確定原先故障已排除,若行駛測試的3個模式進行中曾經中斷時,則設定此故障碼若同時有其他故障引起故障指示燈亮起時,則P1000故障碼自動清除
可能原因 車輛剛出廠,且未完成行駛測試的三個模式電瓶電源或電腦曾拆裝過在完成OBD-II行駛測試前,OBD-II監控系統發生故障下列情形發生時無法清除P1000故障碼節溫器卡死在開啓位置但沒有設定故障車速感測器電路斷路但沒有設定故障完整的行駛測試由以下三種模式構成:模式1:PCM學習空燃比,怠速,及其它機械老化因素,並記錄在電腦記 憶體中(KAM).一旦電腦斷電後,先前所學習的“燃油學習補正量” (FUEL TABLE)即消失,模式1就是重新學習的步驟。 ※請參考前節所述的學習方式模式2:此模式進行EGR和燃油系統診斷監控如下: (1)確定模式1已完成,接上儀器並馬錶以精確計時 (2)關閉車上所有電器,發動引擎並以任意方式行駛3分鐘 (3)3分鐘後,以D檔(A/T)或5檔(M/T)加速到88KM/H,加速動作在1 分鐘內完成 (4)保持在82-88KM/H的車速1分鐘 (5)1分鐘內將車輛停止在怠速狀態(P檔或空檔),並保持怠速1分鐘 以上再熄火即完成模式2.模式3:(1)確定模式1,2已 民,鎖匙關閉,並接上OBD-II讀取車速 (2)關閉車上電器,發動引擎並利用馬錶精確計時,先以任意車速行 駛5分鐘 (3)5分鐘後,以21-58KM/H的車速行駛13分鐘以上,但油門不可超過 (25%)用儀器檢查節氣門百分比 (4)接頭以28-41KM/H車速行駛20秒,再回?降∷?,此時儀器上會顯示 含氧監控及觸媒監控已完成
故障碼 內容 說明 可能原因
P1100 空氣流量計信號間歇性不良 在最近的40次暖車期間(WARM-UP)中,MAF的信號曾經低於0.39V或高於3.9V MAF感測器接頭接觸不良MAF束線中發生斷路MAF束線之間發生間歇性短路感測器內部線路間歇發生短路或斷路
1101 空氣流量計信號超出範圍 在引擎發動後,自我測試期間(KOER),若MAF信號電壓不在0.34-1.96之間,即設 在鎖匙開關打開後,引擎不發動時(KOEO),若MAF信號超過0.2V時即設定故障當電瓶電壓過低時,亦有可能設定故障 感測器線路不良感測器接頭不良線束中線路發生短路斷路
P1110 進氣溫度感測器 當點火開關打開後,進氣溫度感測器信號低於0.1V或高於4.9V時,則設定故障 進氣溫度感測器不良進氣溫度感測器到電腦之間線路發生短路/斷路
P1116P1117 水溫感測器超出範圍 在KOEO/KOER自我測試時,引擎水溫感測器信號曾低于0.3V或高於3.7V時設定故障 水溫感測器線路不良感測器到電腦間線路短路/斷路
P1120 節氣門位置感測器 節氣門位置感測器信號符合自我測試範圍,但低於節氣門全閉的3.43-9.8%範圍(0.17-0.49V) 線路破損感測器,電腦接頭腐蝕感測器不良電腦不良感測器線路短路/斷路
P1121 節氣門位置感測器與空氣流量計信號不符 當兩感測器回饋信號不符合時,表示其中一個傳感器不良 空氣流量計到節氣門之間發生漏氣節氣門位置感測器不良節氣門位置感測器安裝位置不良
P1124P1125 節氣門位置感測器信號超出自我測試範圍節氣門位置感測器間歇性故障 P1124表示感測器設定不D 自我測試範圍中13.23-24.02%(0.66-1.20V)P1125表示感測器信號曾低於9.80%(0.49V)或高於92.27%(4.60V)並在最近的80次暖車行程中發生 節氣門連杆卡死節氣門感測器安裝不當節氣門低於關閉位置節氣門螺絲調整不當感測器損壞PCM損壞感測器線路,接頭不良
P1170 加熱式含氧感測器(BOMK 1/SENSOR 1) 引擎控制系統進入回饋控制區20秒以上時,含氧傳感器信號仍然不變動 含氧感測器故障含氧感測器電腦之間線路不良進氣系統,燃油系統,點火系統故障
P1173 加熱式含氧感測器(BOMK 2/SENSOR 1) 引擎控制系統進入回饋控制區20秒以上時,含氧傳感仍不變動 含氧感測器故障含氧感測器到電腦之間線路不良進氣系統,燃油系統,點火系統故障
P01195 大氣壓力感測器 電腦內部大氣壓力感測器電路損壞時設定故障 電腦損壞
P1196 點火開關線路不良 起動馬達到電腦信號超過20秒以上 起動馬達故障點火開關S線頭及電腦IC線路短路/斷路
P1250 壓力調節電磁閥(PRC)NO.1 點火開關打開後,檢查到PRC電磁閥NO.1線路短路/斷路 PRC電磁閥閥故障電磁閥到主繼電器之間線路不良電磁閥到電腦之間線路不良
P1252 壓力調節電磁閥(PRC)NO.2 點火開關打開後,檢查到PRC電磁閥NO.2線路短路/斷路 PRC電磁閥故障電磁閥到主繼電器之間線路不良電磁閥到電腦之間線路不良
P1402 EGR閥門位置傳感器 點火開關打開後,若傳感器信號低於0.2V或高於4.8V時設定故障 EGR閥門位置感測器故障感測器到電腦之間線路不良
P1449 碳罐控制閥線路短路斷路 點火開關打開後,檢查到碳罐控制系統或油箱壓力控制閥系統有短路/斷路時即設定故障 碳罐控制閥故障油箱壓力控制閥故障主繼電器到碳控制閥線路不良電腦到碳控制閥線路不良
故障碼 內容 說明 可能原因
P1445 油箱液面感測器 點火開關打開後,傳感器輸出信號高於3,.2V時設定故障 油箱液面感測器不良燃油泵到電腦之間線路不良燃油泵到搭鐵間線路不良
P1485P1486P1487 EGR真空電磁閥EGR通氣電磁閥EGR啓動感測器 點火開關打開後,EGR真空電磁閥線路斷路/短路被偵測得點火開關打開後,EGR通風電磁閥閥線路斷路/短路被偵測得點火開關打開後,EGR啓動感測器線路斷路/短路偵測得 元件本體損壞元件到主繼電器線路不良元件到ECM間線路不良
P1500 車速感測器線路間歇故障 車速感測器的車速信號間歇中斷時設定P1500 車速感測器不良PCM不良感測器或接頭間歇失效
P1505 怠速控制系統無法學習區 若怠速控制系統無法達到學習區時,則設定P1505 空氣泄漏節氣門本體/連杆卡死怠速控制閥積垢或損壞空氣濾清蕊堵塞
P1506 怠速控制系統控制轉速超出範圍 自診時若偵測到怠速超出控制區時,則設定P1506故障碼 IAC總成卡死在開啓位置IAC總成不良IAC線路不良真空泄漏PCM損壞
P1521 可變共振誘導系統電磁閥(VRIS)NO.1 VRIS電磁閥線路短路/斷路時設定故障 VRIS電磁閥故障VRIS電磁閥到主繼電器之間線路短路/斷路VRIS電磁閥到電腦之間線路短路/斷路
P1522 可變共振誘導系統電磁閥(VRIS)NO.2 當測知VRIS電磁閥線路發生短路/斷路時設定故障 VRIS電磁閥故障VRIS電磁閥到主繼電器之間線路短路/斷路VRIS電磁閥到電腦之間線路短路/斷路
P1601 引擎電腦到變速箱電腦間通訊錯誤 引擎電腦與變速箱電腦之間通訊線路短路/斷線 通訊線接頭不良電腦之間通訊線路短路/斷路
P1609 電腦故障 從輸出設備中無法讀取診斷故障碼 電腦故障電腦輸出線路短路
P1609 電腦(PCM)內部爆震控制電路故障 電腦內部整合的爆震控制電路故障 電腦不良電腦接頭或線束間歇性鬆動
P1659P1651 動力轉向壓力開關超出範圍(PSP)動力轉向壓力開關信號不良 P1651表地PSP信號不良P1650表示信號超出範圍 動力轉向開關不良動力轉向開關線路不良PCM損壞
P1702 車速感測器(VSS2)無信號 車輛行駛中,感測器車速信號送出 車速表感測器(VSS2)無信號點火開關到車速表感測器線路不良感測器搭鐵不良VSS2到VSS1線路不良VSS2到電腦線路不良
P1703 刹車燈開關超出範圍 在KOEO自診時,在PCM的刹車開關測試腳位元上測得電壓 在KOEO自診時,曾踩/放刹車踏板在KOER自診時,曾踩/放刹車踏板PCM的刹車開關測試腳與B+短路刹車開關不良
故障碼 內容 說明
P1705 變速箱檔位元開關未排入“P”檔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09 節汽門位置感測器(TPS)故障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11 變速箱油溫開關信號超出範圍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28 變速箱打滑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29 4WD低速電路故障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41 TCC動作時機錯誤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42 TCC動作時機錯誤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43 TCC時機錯誤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44 TCC動作時機錯誤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46 電子壓力控制電磁閥(EPC)驅動電路失效PCM輸出驅動電路斷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47 電子壓力控制電磁閥(EPC)電路不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49 電子壓力控制電磁閥(EPC)電路不良(記憶)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51 換檔電磁閥NO.1機械或液壓電磁閥失效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54 CSS電磁閥電路失效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56 換檔電磁閥NO.2機械或液壓電磁閥失效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60 超速離合器S/V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61 換檔電磁閥NO.3機械或液壓電磁閥失效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65 3-2正時電磁閥失效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79 TCIL故障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80 排檔杆變速箱開關(TCS)故障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81 4WD低速開關失效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83 變速箱溫度過高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84 機械性故障(1檔/倒檔)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85 機械性故障(1檔/2檔)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88 3-2T/CCS電磁閥線路不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89 3-2T/CCS電磁閥線路不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92 節汽門怠速開關不良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94 電瓶電壓不足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900 冷卻風扇故障 請參考自動變速箱轉輯
P1797 離合器踏板開關或P/N開關無信號 排入D檔33秒以上後,電腦仍收空檔信號可能原因: 變速箱檔位元開關不良 變速箱檔位元開關到電腦之間線路短路/斷路

Read Full Post »

淺談「Trail Brake」
近幾年來由於Drag直線加速的盛行,國內已甚少人會著墨Trail Brake了!如果想順利征服賽道山道,甚至於在越野賽事稱王奪冠,這個動作勢必得做到靈巧熟練的地步。為了滿足或許只是少數的讀者需求,在此筆者就順便「 插花 」一下Trail Brake的理論基礎。在還沒談到Trail Brake之前,就必須先探討一下重心轉移!因為Trail Brake就是利用重心轉移來提高循跡的目的。簡單敘述這個過程,就是入彎前全力煞車減速並完成換檔動作,然後轉動方向盤並含著煞車入彎 ( 所謂左腳煞車也就是用在這地方 ) ,這動作一直持續到Apex彎頂點,一旦過了彎頂點即利用跟趾動作 ( Heel&Toe ) 以很平順的方式,將腳的大部分踩踏力量由煞車踏板轉移到油門踏板上,直道出彎時正好可以大腳油門搶先出彎。

在此需注意是入彎前的重踩煞車,一定得要又順又重!此時車身一部份重量會急速轉移到前輪 ( 此時車頭容易下沈 ) ,而入彎後持續的煞車減速,會使車重繼續前移而增加前輪的貼地性與循跡性 ( 至於說循跡性是優或劣,就得看輪胎當時的抓地力表現 ) ,至於到達彎頂點附近時,重心轉移的現象便達到極限!此時輪胎的循跡性也是處於最強狀態,之後便慢慢鬆煞車同時緩緩加速,此時切勿大腳油門以避免車頭突然揚起,大幅降低前輪的循跡性。循跡性降低,在直線時會增加輪胎的「 滑移率 」,而在彎道時則造成輪胎所能承受的側向G值降低,以及過彎極限速度的降低 ( 有就是更容易讓前驅車的Under、後驅車的Over ) !若是以數字來表示,0滑移代表輪胎胎面轉/右轉的距離,等於車輛行進的距離,而100﹪滑移則是說轉/右轉方向盤時,此時輪胎並無法改變車身動態,這就代表車輛的直進速度過高!這現象在前驅車就是所謂的「 推頭 」或轉向不足。

所以說不是懂得含煞車入彎,就代表你一定會Trail Brake,實際上並不是這麼簡單!只要能掌握分寸、熟練活用,除能讓你每戰必勝之外,最重要的是你還能活得很久!

參考資料

::: Option 改裝車訊:::

Read Full Post »

« Newer Posts - Older P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