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文章
留言

Archive for 2009 年 12 月

望海另類看法-對於駕駛的觀念

從汽車相關產業退下來之後,其實看這個產業的眼光跟心態到變得更廣闊了些。 

現在望海的工作雖然讓自己更沒有時間去關心車界消息以及網路新聞,但多了更多看遍生老病死的感觸,尤其經常看到發生車禍的急診病患,其實很多時候人在那個環境下,是無助的,失魂落魄的,是悔恨的,也常常帶著憤怒的。 在旁冷眼的我,居然可以感受到這些情緒。 

從這些情緒當中來談談我覺得的交通應該要注意的事情以及什麼樣的動作才是標準的防禦駕駛。  

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麼?相信從各大媒體以及政府資訊,這些都很容易報導出來。很多人隨便都會舉出一堆原因。 

包括酒醉駕車,駕車分心,危險駕駛,以及未保持安全距離以及違規等等。 

但個人認為這些都只是理由而不是原因,因為實際上也有很多具備這些原因的駕駛並沒有發生事故,這就是很多駕駛之所以會有僥倖心態的原因,覺得反正也輪不到我。 

所以事故的第一個原因其實是「僥倖心態」 

很多的說法都告訴大家駕駛要”放輕鬆”,但放輕鬆的同時也就會減低駕駛的專注力。對於駕駛狀況的專注力不集中其實是很大的問題,畢竟大多數的車並沒有自動駕駛的能力,因此要把「每次的駕駛都當作是一個嚴謹的任務執行」。 

就像再開飛機一樣。

事實上開飛機的飛行員可不是一上機就發動飛機出發的。 

不管是戰鬥機飛行員還是民航機的正副駕駛,在執行飛行任務前,會花很多時間檢查機況,確認飛行任務內容,規劃航線以及備用方案等等,少說都要一個小時,甚至還有飛幾個小時就得做幾個小時的飛行前檢查工作。 

也因此,飛行員的出事機率其實比被雷擊中的機率還低很多。 

這個出發前的確認,其實對於在地面上的車輛來說也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我們不用做那麼複雜,可是在騎車或開車出發前多花一點時間,先看看車況跟想想路線規劃等等,對於開車時的安全說實在的是多了很多保障。 

再來,今天剛好望海放假休息一天,騎著車出去晃晃。因為不是上班所以沒有很趕時間的騎車,反而發現到一個事情: 就是真的速度快就危險嗎?

速度放慢就一定比較安全嗎? 其實看路上並不是這樣的!

反而是,如果大家都保持相同的速度,基本上發生意外的機會低;如果很多人快一個很慢或者很多人慢但一個快,相對的速度並不一樣,就容易出狀況,這才是出車禍意外的原因 

所以「確實的掌握路況,讓自己保持與大多數鄰車相近的行車速率」其實是比較好的安全駕駛風格。

當然如果是左右車道,因為像高速公路有內側車道超車的規矩,因此不要完全一樣速度的並行,但是彼此間差不多的速度,會讓自己要掌握變換車道以及加減速其實比較容易。 

有些車友非常在意所謂的速限,個人認為其實速限應該要以這條路大多數人可以開到的速率為基準,而不是很強硬的規定哪邊得要50哪邊得70哪邊只能開到110公里等等。

大多數人在相對的交通情況跟路況,就會主動的保持住一個速率,個人覺得這是那些主管交通規劃的官員學者們憑著考試,一輩子也不會知道的事情。  

因此三個結論 

「別抱持著僥倖心態在開車」 

「把每次的駕駛當作是一個任務,嚴謹的執行每一個駕駛動作」 

「確實的掌握住路況,讓自己保持與大多數鄰車相近的行車速率以及動線」 

可以的話,學習在開車時把握這這三個觀念看看  

Read Full Post »

台灣的賽車到了2009年,遇到了全世界的金融風暴,台灣的經濟體系也遇到了大衝擊,影響自然也有。

在一向號稱台灣賽車殿堂的龍潭賽車場,2008年底再度經歷人事大地震,地主再中華賽車會名義上放棄的理由下出面接手,但實際上重用了來自於中華賽車會的鍾岳峙等人出面整合成LTNS龍潭樂活有限公司來舉辦比賽活動。幾乎是賽車會台北原班人馬,但少了原先08年在龍潭場地運籌帷幄管理的溫判隆及望海等管理班底。

之前在機車競賽界就被參賽車手們罵到臭頭的這批台北賽車會成員,能否藉由這次的大集權作一次大翻身?還是越辦越糟糕?我們作了簡單的整理跟分析

首先,針對2009年已經開始舉辦的摩托車以及速克達賽季活動的實況,發現到這批LTNS的成員,依舊保持著去年以前的作業習慣跟動作,包括賽制的規劃,比賽成員的找尋,比賽裁判工作人員的招募以及贊助商,幾乎都是用去年原先的做法下去作。
甚至更為誇張的是,為了便宜行事,LTNS不申請及建置專屬網頁,採用免費的網域名稱以及利用原先中華賽車會所屬的玩車友網站的現有資源直接建構新的活動網頁。甚至對外宣傳仍採用原先中華賽車會的ID名義,因此讓車友們搞不清楚他們所堅持稱呼的「LTNS並非代表著CTMSA中華賽車會而是獨立組織」的承諾與宣示是真是假。
 

另外,非常明顯的,LTNS這批組織成員,太過於依賴原先的機車家族網站的宣傳手法,因此即便是完全汽車賽是例如OPTION盃的獨走測時賽,LTNS也只會在機車家族做宣傳,這種打不到目標群體的宣傳彈,往往也令機車家族的族友們起反感,而汽車車友卻渾然不知有活動舉辦的情況。
 

講到宣傳,LTNS今年度對於汽車賽事規劃幾乎是與雜誌社合作,除了已經舉辦過一場的OPTION盃之外,另外也跟SPEC-R雜誌合作再TTCC賽事置入獨走測時賽,但根據目前雜誌社方面的看法,LTNS真的是一種只等待坐收其利的行為,因為兩家雜誌社都是自己獨立招募參賽的車手以及活動贊助商,但對於賽制跟活動舉辦內容卻沒有百分百主導權,導致目前已經發生SPEC-R已經有原本預定參賽的車隊被綁死的規矩拒於門外,然後TTCC的車手又少得要命,然後很想跑的新手賽車手一樣被LTNS已賽制規劃為由拒於門外的醜事出現。

很明顯的今年度的TTCC+SRCC賽事首場,會在很多車手看笑話的前提下啟動。
LTNS會有這樣如此荒謬的規劃及搞到天怒人怨的結果,多少也跟主事者不懂汽車賽事,甚至連真正賽事的精義在哪邊毫無概念所致。

本文之所以會如此批判,並非無的放矢,我們看看2009年度LTNS推出的賽事規則書便可以發現一二。
 

首先針對獨走賽事LTNS已經不規劃獨走賽規則,純粹以雜誌社要求為主,而雜誌社僅有OPTION曾辦過獨走賽,會明確的延用過往的規則,而SPEC-R雜誌社則因為是首辦,再分級規劃上面除了仿效友刊別無他法。而房車賽事方面,LTNS所公佈的規則書,包括機車賽事的部分,有相當多數是根據2008年仍稱為GAMFA賽車場時代,由場地管理望海所撰寫的09年規則書的內容,尤其是賽事執行部份以及部分的分組規劃方式(罰責部分是全抄,分組方式及改裝內容規定則自行修改重訂),但細節方面卻又因為LTNS自行增刪了部分,造成規則以及執行上變得很怪異。
 

首先,TTCC今年2009年的分組,分成A組,B組,N-1級N2四組
 

A組規定為2000CC以下組,幾乎等於過往的無限改裝,但因為非常遷就於某車隊所推出的FORD FOCUS賽車,因此作了一些更動,包括了車重跟排氣量的限制,以及由原本的有紋熱融胎拉高到TW140的街用跑胎的地步,但這組因為有可能接收去年TTCC的C-I無限改裝組以及去年C-II A組的CIVIC單凸車款,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雙凸CIVIC以及原先的FOCUS使用TW140輪胎的賽事危險性過大(因為動力過大抓不住),以及單凸大改CIVIC排氣量頂多只能到1900CC等級,在動力上遠低於雙凸CIVIC但相對車重僅差100KG的情況。
不過或者這組會成為參賽車種顗及車輛數較多的組別
 

B組規定原先的設計太扯,居然規定1850CC必須原廠引擎也不能換CAM,這種設定是要讓LANCER/VIRAGE還是TIERRA 1.8參賽呢??一發文就被車迷公幹的LTNS後來順勢改成2000CC原廠引擎,不過這組想要吸收08年跑N組的比賽車的機會不算大,大幅擴大排氣輛想要吸引其他車種例如TIERRA RS或者VIRAGE等等的車款目前市場也不夠大(沒有那麼多車會改得能夠符合參賽規定),因此多位去年N組的車手表示這樣的參賽分組設定根本沒有參賽誘因,因此多半都選擇去參加同日在宜蘭大溪產業道路舉辦的越協爬山賽,他們的分組設定還保留著可以讓去年車輛維持在標準C-II N的車輛得以繼續跑比賽而有爭勝的可能
也因此我們看到目前報名已經被LTNS列名的B組車手相當少,這其實不是好現象。
 

至於N-1組以及N-2組,原先設定是保持所謂原廠N組的規範,但又希望能引進市售新款以1.5為主的幾款車加入戰局(例如TOYOTA的YARIS,HONDA的FIT,以及SUZUKI的SWIFT等等),但為了要讓新車種可以融入原先以CIVIC EG及EK為主的戰局,N1組居然是限制CIVIC必須使用1.5引擎但不得擴缸(這樣就只有美規版以及化油器的五代CIVIC EG以及台灣沒有人拿來跑比賽的CITY1.5能夠參賽),而非CIVIC的1.5車款卻可以擴缸到1900CC等級,目前市售1.5版本在台灣有將引擎作如此改裝的只有某家改裝場的SWIFT,因此這組的競賽車種預計將不會很多,即便有也很容易產生某車輛經常獨走的局面,因為市售1.5升引擎的CIVIC幾乎沒有人拿來參賽
 

N-2組則是排除掉CIVIC EG以及CITY車款之後的1.5原廠未改組別,這組或許能吸引一些其他車種進場參賽,但目前的問題是,即便是有這個組,有很多車手也想參加,可是這些車手卻連新手賽也都沒經歷過,有經歷過新手賽的車手屈指可數,況且有經歷過新手賽的1.5車手多半車輛改裝已經是N-1規範了,因此這一組目前的車輛不會太多

以上是目前TTCC 09年賽事的大致規範以及其相當不符合賽事慣例之處。
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原先LTNS對於驗車的標準居然規劃了賽後現場拆缸這個舉動,這舉動也是引來車友們「不懂賽車拿速克達賽事當汽車賽來玩」的一致批評。
後來LTNS順勢拿掉了這個舉動,卻沒有再安排賽前驗車的標準,如此等於規範例如排氣量以及CAM的規定形同具文,本文作者在撰寫此文時已經是比賽前不到10小時,主辦比賽的LTNS居然還這麼輕忽這些賽前動作,難怪車迷會不斷的批評不會作事情。

規範有了不少問題待解決,同樣的場地也仍是最大的問題
LTNS再由地主代表收回了龍潭賽車場的經營權之後曾經宣示要重整跑道以及周邊設施,但據我們的觀察,除了把進出口改道全部由中原路進出,把頒獎台移到出入口邊,還有原先的辦公室以及賽前簡報的會議室移到原先主看台的有棚座位區之外,包括跑道內的坑洞,路面,PIT區等等一概沒有更新,今年度車輛統一採用TW140以上的胎,除了極速及單圈成績可能較去年同級賽事為低外,動力較大的比賽車發生打滑出跑道的機率變高了,但目前看到防護設施也沒有更新,這對車手來說還滿危險的,但車手只能自求多福囉!

另外在場地內,去年機車賽劉君眉超車事件引發的問題,因此主辦在小耶穌灣的出灣處(PIT的後方那段)增設了一個旗號站命為為6號,原有的6號水泥灣改成7號
這個做法是對的
但問題是設立的點不對
那個位置是車手不可能直接看得到的地方,以車手出灣的視野來看根本喵不到
應該要再往後面有水泥牆的快到榕樹前那邊才較適合

另外原先的7號拐子灣(現在改成8號座)我不確定是不是有移動位置,其實較好的位置是在入灣前也就是第二段水泥地結束準備進灣的左手邊靠圍牆處
但那邊有個缺點是原先有個大坑洞,其實這解決很簡單只要把動給填平墊高一點就可以了
那位置會比原先是擺在鐵圍牆角落邊的出灣處要來的好,觀察比較清楚

對於觀眾來說,前不久的OPTION盃賽事嘗到了不方便的苦果,進入賽車場的觀眾停車場是泥土地,沒有上礫石甚至柏油的結果就是當天下雨,觀眾就得腳踩爛泥進退場,然後可遮雨的有棚觀眾區又減少一塊(被改成會議/辦公室),另外連帶的,觀眾廁所相當的髒亂不堪,遠比去年的情況還糟糕,這樣的場地會很容易讓觀眾即使是高高興興的進場也會很不高興的離開場地,而這些其實是人的問題,只要有心,其實都很容易解決的,但也因為如此,讓我們對於LTNS的決心打了滿多折扣。

結論
LTNS既然擁有媒體,有管理人員,也非一人作業,有地主的支援,更重點是並不是新手,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把整件事情弄得非常漂亮
但卻用最小可能的做法就搞得大家都不高興

什麼叫做規矩?規矩是讓大家都高高興興的來快快樂樂的回家的所有做法才叫規矩
所以規矩不是不能改,也不是不能當場改的
用不用心是很重要的

我想另外看到的是還是老樣子,LTNS一個比賽的報導要弄到兩個禮拜才出來,跟以往一樣效率很差,寫出來的也不怎麼樣
這樣的效率比政府作事情還差耶

Read Full Post »

豪漢150自接回來之後一直都丟著沒動,不過最近2機有點狀況,下雨天車就怪怪的,所以還是覺得要開始動手搞3機了

第一步就是把原先破破爛爛的外殼全部換新,至少要看起來是新車樣,從收到貨品之後拆拆裝裝弄了三四天終於連夜完成了

這次的車殼,是跟露天拍賣上的店家"車殼123″這一家購買來的,本來還很擔心,因為很多賢拜都說過速克達的副廠車殼普遍有密合度不佳的問題,而且這家的商品(舊豪漢的烤漆車殼)並不是最便宜的一家………….所以其實當初猶豫了很久才決定下定

送貨來的速度很快,不過其中有一點插曲:因為店家在收到我匯款之後來電告知我說車前頭斜板上的進氣口剛好沒有我要的銀色,只有紅色……..我想了一下馬上回答說:沒關係!就送紅色來,重點是要快!

另一個插曲是本來我想要問店家能不能弄成底下護版是鐵灰的雙色式樣(因為打算弄得跟2機一樣的搭配),沒想到我沒提出來,店家到很自動的幫我給送來了

而且實際在上鎖螺絲的時候,雖然的確有一點點螺絲孔位位移,但大致上全部套件的密合度是很OK的,跟原廠件差異不大

終於趕工趕好了…..改頭換面的感覺不錯!不過因為是剛弄好的晚上拍的,可能沒那麼清楚

驗明正身的豪漢150的儀表板,左邊的碟煞油壺是豪漢150才有的裝備,儀表板也不同於125,是綠色表面的

另外依個驗明正身的物品,就是原廠"肥嘟嘟"的150原廠排氣管以及150才有的右後避震器(豪漢150後面是雙避震器設計),隱約看到的後碟盤也是豪漢150專屬的裝備,不過第二階段的維修改裝得要針對它了

輪胎是普利司通的B02,前輪則是BT39SS,不過B02有點快沒肉了,行駛感覺不算很優

第一階段先到這邊,先爽一下之後要再改再說吧

Read Full Post »

資料所得:東吳機研、微風論壇等,另有大陸活塞環製造商的缸徑資料,及各大車廠資料
用意:讓大家方便查閱一些基本資料而已
歉意:因為本資料只是方便查詢而已,並不以齊全仔細為目的,所以很多車名跟太古早的車款就不會備齊,請多包涵。

使用:缸徑 X 行程 (單位:mm) ,
        排氣量=缸徑^2 x 行程 x π ÷ 4
        後頭為共用車

光陽車:
刺激500   92.0 x 75.0
DT 300    72.7 x 72.0
Dink250   72.7 x 60.0  EGO、刺激

GY6 125   52.5 x 57.8  豪邁、奔騰、VP、GP、G4
       150   57.4 x 57.8  氣冷車
KN7 150   57.4 x 57.8  水冷車,Apex、EGO、頂客
Dink 180   62.0 x 57.8

G5125     54.0 x 54.5  Racing、Downown
G5150     59.0 x 54.5
NSR150    59.0 x 54.5

豪爽150   62.0 x 49.5  金勇、勁、KTR、酷龍   

兩陽2T50  39.0 x 41.4 翔鷹、飛馳、Dio、達可達…太多了
兩陽2T100 51.0 x 49.6

兩陽4T100 50.0 x 51.5 得意、JR、心情、高手…

三陽車:
RV150     57.0 x 58.6
RV180     61.0 x 58.6
RV250     71.0 x 63.0

GY6 125   52.5 x 57.8  迪爵、巡弋、阿提拉、悍將、FT
       150   57.4 x 57.8   氣、水冷車
M92、H6B、GY6的汽缸本體因缸柱不同,無法互用–東吳機研資料

RX110     52.4 x 51.5  與100行程同

X狼125  56.5 x 49.5
husky150  62.5 x 49.5

金旺90    47.0 x 49.5
金旺100   52.4 x 47.0

YAMAHA車:
2T50      40.0 x 39.2  X風系列、Jog
2T90      50.0 x 42.0
2T100     52.0 x 47.6
4T50      38.0 x 43.5
4T100     49.0 x 54.0  Jog100、RS100、Cuxi

馬車125   53.7 x 54.8  
勁戰125   52.4 x 57.9  
X光125  51.5 x 60.0  迅光、風光、SVmax、勁風光
迎光150   53.7 x 66.0  由大陸網站查活塞環資料推得,可信度99%。超長行程!

愛將150   57.0 x 57.8
追風135   56.0 x 54.0
FZR150    45.0 x 47.0-V2

SUZUKI車:
AN125     52.0 x 58.6  UE125
AN150     57.0 x 58.6  原廠125升級150,但與正150的活塞pin大小不同

地址125    53.5 x 55.2  (UZ125)
GSR125    53.5 x 55.2  (UT125)

4T100      51.5 x 48.8
原廠升級  61.0          誰說輸輸企不好,哪家有原廠升級這種東西

PGO車
bubu 125  51.5 x 60.0  Charge、T-Rex
150 2V     60.0 x 57.8  
150 4V     57.0 x 58.6  
200 2V     65.0 x 60.0  
bubu 100  51.5 x 48.5  

哈特佛車:
Mini125   56.5 x 49.5  
雲豹150   62.0 x 49.5
雲豹200   63.5 x 62.2

Piaggio
ET8       57.0 x 48.6

Read Full Post »

現階段光陽125機種~大致分文GY6 / KDU

最簡單的外觀辨識方式有:

1.腳踏啟動桿"原始位置"   朝前=GY6 (同SYM 125機種辨識法) / 朝後=KDU(SYM機種則分為AK12(高手125頭批~HM/HT12~悍將4V-125等等)–此方式沒有例外!!可以簡易辨識!!

2.後煞車鼓總成~110mm煞車鼓-100%就是GY6~(光陽車 / 三陽車不一定!!舉例:風雲125斜版+可動後煞車股也是130mm~但是三陽的引擎族分類仍屬GY6…)—我想上高手125的前叉+前鼓煞總成!!130mm的前鼓煞~嘿嘿!!暴力鼓煞也可以媲美碟煞的效能….

130mm煞車鼓~幾乎99.99%就是KDU(光陽車) / 三陽車就除上述風雲迪爵125外!!就是以三陽AK12 / HM or HT開頭來命名

這2個關鍵有很密件的關聯!!因為加後大煞車鼓~齒輪箱到後輪輸出的CASE~幾乎都要修改!!另外早期GY6的腳採啟動機構~很複雜也不易維修~所以後續的機種也跟著簡化腳踩啟動的設計(我猜測跟DIO 50的機構很類似!!)現在連4T 50/70/80/100/110 cc陽字號車款的腳踩啟動機構~也就修改成現在的設計了

好~現在再來解釋一下GY6 / KDU其他的差異!!!

缸頭2支汽門夾角 / 進排氣的氣道 / 壓縮比 / 凸輪軸進排揚程+開關角度 / CDI點火角度(差2~3度的細微差距) / 汽缸散熱片(改成斜片式~加前對缸頭的效率)~都做了很多細部的修改~使得GY6區區的8.6 HP~一口氣可以提升到9.5(也就是小弟我的豪邁奔騰小藍啦!!包含同期的如意125~直至G4+GP125登場~缸頭改成一體式部件~活塞環厚度從以往的1.0mm所減為0.8mm~壓縮比一舉拉到10.0~就開始了新車1萬公里狂吃機油的夢靨…..)~三冠王2V-125當時的設定是~中高速的加速表現與延續豪邁125的口碑~所以許多零件(引擎是全新的修改設定了)還有沿用GY6的方式!!空濾蕊是其中一項!!但是空氣過濾外殼(俗稱:便當盒)也做了細部的修改~齒輪箱的通氣管也不同(這裡就連同後輪CASE總成一起修改了)!!

插花補充1:還有一款狀似豪邁125的威風125(外觀:油壓前叉+碟煞!加大的排氣管~儀表版有雙表=轉速表+車速表)~就是這顆KDU引擎的處女作!!

插花補充2:豪漢125+150車~則是以GY6引擎為基礎!!變更為有機油出口與入口!!因此主打機油散熱的豪漢車款+壓縮比提高(應該是9.2吧)+三相發電的電!!成為光陽125車的"極品"

所以KDU引擎族從此就成了GY6的進化成果啦!!換句話說~GY6部分可以流用KDU的部分!!也許凸輪軸~活塞+環~電~後普利總成(陽字號125車都通用~請放心享用)~甚至更暴力一點的改法!!直上58~61缸!!胚~到呼你爽歪歪…….但是耐用度可能就………一反平常光陽車耐操好騎耐久的"初衷"了….

KDU引擎族也曾經在奔騰G3末款+G4+GP-125~出現了一個莫須有的缺失!!

一體式缸頭+過薄的活塞環(散熱不良)+壓縮比越拉越高~10.0~熱~除了熱~還是過熱!!!整顆引擎+機油長期這樣的"虐待"之下!!汽門油封+活塞環再也無法保持密封!!—>吃機油如喝水的症頭~就一一浮上檯面!!!—-現在這其實有很多改進的方式了!!例如更換就款G1~G3的活塞環!!換三冠王的凹頂活塞(奔騰如意為平頂活塞~三冠王也可以直上奔騰如意活塞!~可以互相共用!)!!或是多加墊片~降一點壓縮彼等等的做法…犧牲一點小小的性能(其實也差異不大~引擎裝好以後還不是一樣亂亂胚!!)換取耐用性

Read Full Post »

(2009/11/23修正部分內容)最近一直有再想把過去這段時間的賽車心得作個整理,不過呢,忙是一個理由…..

該寫的還是要寫,至少有個開始吧,而且希望現在掌管賽車的人能有一點點領會,即便是拿去用,也許對於合法場地賽車來說也是好的

這次先從最根本–規則來說說吧

場地賽車之所以能被肯定,主要有三項因素:

1.公平而一致的公開規則

2.良好有效的封閉場地管理

3.有秩序的流程管控跟勝負判定方式

 

先來談談第一項–規則

規則其實包括場地人員使用規則,比賽前的技術與賽事規則,以及比賽中的管控規則三項

場地規則其實就是要規範所有車輛以及人員在進前以及進後該有的行為以及不該做的行為,重點是:                                                                                                                                                                                                                    1.車在內一定要依規定方向行駛,既便有逆走也要先有逆走的規劃規則所有人都遵守才可以許可實行。                                    

2.車在跑道內的時候,工作人員以及其他人員都得在跑道區外,即便是伸出個頭跟手都不可以,即便是緊急狀況下的救援,都必須在有效管控內其他車輛速度,甚至是停止其他車輛運行的狀況下,才可以進入跑道內。                                                       

3.進的車與人員都必須完全受到管制,甚至包括能不能抽菸、吃東西、上廁所等等都須完全被管制人員管制。無許可下,都不能做這些動作。                                                                                                                                                                                           

4.進入內的所有車輛,包括工作車以及裝備載運車等,只能停在指定區域,下場跑練習或者比賽的車輛都必須維持基本保安規定才可以下場。                                                                                                                                                                                              

標準的保安規定包括摩拖車的油底殼螺絲及外置機油濾心必須與以加固(為了避免產生嚴重大面積的持續跑道漏油事件),後視鏡及燈具等無法拆除的玻璃製品要用膠帶貼上(這是為了萬一撞擊或者摔車,避免玻璃碎片四散的作法),其實如可以,車牌也是要拆掉的物品。

 尤其是比較多車輛參予的賽事,不管是獨走賽還是正式的錦標爭先賽事,當車輛越多,工作人員越應該要針對所有三語的車輛的保安工作做更嚴格的確認,不要因為趕時間而放鬆了賽前的檢查工作,因為,當保安的確認越放鬆,賽事裡頭發生的狀況就越會嚴重許多的……………………….

至於比賽前的技術及賽事規則,其實是決定一場比賽的明顯因素,也應該是主辦單位來決定的,不過因為目前大多數台灣的比賽都集中於單一場地比賽,因此多場地管理單位同時會負責比賽。

規劃一個比賽的賽事規則系統,多半都會參考之前同類型比賽的規格以及國內外其他類似比賽的規則,最常看到的情況是,台灣的摩托車錦標賽事會多半以前一年的規則來建立,或者有時候會參考像大陸舉辦的同類型比賽例如CCC房車賽事或者CSBK賽事等等規則。甚至像FIA最大型的幾種場地賽事例如]F1等等的公開規則也會拿來參考………

不過我想提的,是除了參考人家比賽的規定以外,很重要的是賽事本身的公平及合理性維持……..

老實說賽車本身是一種很容易不公平的競技運動,所以要明確的公平往往就會出現不合理的狀況,但若考慮合理性往往又變得沒什麼規定,這樣下來就很容易變強者越強,弱者恆弱的局面,然後久了之後這個賽事的精采度就下降,甚至是停掉,之前的DTM就是這樣的問題(當然主因是因為規則的關係讓各隊拼命的用錢去砸才會最後收支不均,中間停了一段時間)

所以一個兼顧公平跟合理的方式,一種作法就是統一規格賽,規定參賽車的細節要多到幾乎所有車都差不多一樣才可以參賽,

另外一種可以接納不同車種的對抗則是規則要"制強扶弱",針對強者的非本身原因作限制,

例如可以利用特別技術規則,控制所有參賽者車重跟馬力的比例,再加上若勝者需增加車重或減低馬力等針對個別車手的做法達到減少強者獲勝因素的結果,這樣比賽的勝負會比較不可預期,這才會比較好看

在經營賽車的這段期間,就看到了因為規則不夠完善,以及沒有針對公平及合理性的調整,變成某些單一車種自然產生優勢,以及比賽時經常發生某些車手永遠保持領先,而且在沒有事故意外等的情況下沒有多久就套圈甚至套好幾圈,這在摩托車賽事裡頭去年經常發生(且問題是摩托車的圈數已經規定很少圈了還套很多圈…),所以賽事變得難看了不少

 

這時候一些包括很久以前經常用到的馬力重量比規定,賽事加重跟減重規定,還有曾經實施過的資格賽實施秒數比例淘汰賽制,甚至像金卡納這種改以讓秒做為平衡雙方實力差距的作法等等,都是很有效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方法。

 說實在的,沒有一定說賽車運動只能用一種競賽方式去評斷優勝劣敗而已

另外提到一點從摩托車制定賽事時發現的問題

TIS這個賽車其實很小,才不到兩公里,現在甚至連一點五公里都不到,因此圈數的設計其實還可以加多一些,才能有效的評估車手之間的能力差距。

摩托車賽事甚至有比不到十圈的賽事,等於是爭先賽事的全程距離才不到二十公里,這樣的距離換算成在路上跑,連陽金公路都跑不完,高速公路則從台北出發還跑不到林口………這樣的比賽距離真的有點短的可憐,跟國際間同性質的比賽比差很多,而且這樣的比賽,如果沒有針對改裝再去嚴格限制,等於是讓改裝者可以完全不考慮所謂的耐用性,在改裝上就有可能會差距過大,更造成車手之間的差異過大(講白一點,就是店家,車手,有錢的絕對是跑在前面,沒錢的車手甚至是學生等等個人車手就只能等著前車轉倒才有機會跑在前面………這樣對嗎??)

個人覺得,以目前這個場地大小來看,30KM~50KM的比賽實際距離,耐久賽要有100KM~300KM左右的比賽距離,可能會讓車手間的車輛技術面差距變小(因為改過頭的車輛即便很容易領先但可能撐不完全程一樣不算好),反而比的比較會是車手自己的技術以及體能能力,這樣會比較是車手的真正價值所在

Read Full Post »

關於賽車心得,停了好一陣子,沒辦法,整天都跟**病人窩在一起,工作雖然還算順手,但時間總是被摳死死的

這次來稍微談談裝備跟人員的管理

 

其實講到人員,有好幾位之前在管賽車時一起奮鬥,讓我可以指揮調度的工作夥伴還會打電話給我

問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再帶領他們去辦比賽呢??老實說,這問題我也只有苦笑的份

畢竟現在龍潭賽車這場地不管是名義上的領導C先生,還是背後真正垂簾聽政的Y先生,都對我或多或少有點忌諱

加上現在這個工作摳時間,連前幾天俱樂部邀約的賽事都沒時間參加了

要再返回實在有點困難

所以這些文字的紀錄,除了一方面抒發自己的心情,其實也是想把一些真正管賽車時需要的湄湄角角留存下來

如果未來有更有能力的人出現替代現有的檯面上人物的話,他可以參考著用

 

工作人員的招募其實是賽車活動當中很困難但又很重要的一件任務,不單只是整理安排場地跟有人可以來順流程,最重要的是要工作人員可以融入整個賽事活東當中,變成賽事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份

因此如果只是單單用平常招募工讀生一般,從校園看板或網路上找幾個學生來做事情,這樣是"很危險的"!!

雖然這樣的做法很容易找到ㄧ堆人,而且呢,這樣用人的每人成本比較低,但對於比賽來說就會產生負面

尤其是賽車活動需要至少二十位必須負責內賽事流程的旗號手、PIT助理員以及塔台裁判人員等等,這些人員的素質絕對不能太差,對於賽事的規則認知以及動作都必須要有一定等級水準以上才能從事。

之前常常發生旗號手揮錯旗,或者該注意狀況未注意,或者對賽事過度興奮,使得真正發生狀況時不但無法正確表達及描述,執行的動作也容易讓自己陷入危險等等。

因此在比賽前招募人員,除了經常保持聯繫確認能夠配合的時間之外,還要很清楚該工作人員對於賽事的了解程度及認知,以及他適合的任務及形態,甚至必要時要多對於工作人員作一些簡短但明確的規則再教育講習

別以為常來的工作人員就一定記得住規則!最好是經常保持工作人員知道目前適用的規則以及判決參考準則,因為針對場地狀況,事實上規則還是可以作稍微修改的,但在事前都必須完全通報

另外明確的分工,是賽事工作人員必須要有的作為,這也是賽前就該確認好,當然因為比賽日有人臨時有事,他人暫代的機會頗多,所以賽事工作人員要培養只少兩個以上完全不同位置的熟悉度也是該有的作為

還有一點,激勵!老實說工作人員尤其是旗號手、PIT助理人員,安管人員跟裁判組在台灣都有點義務性質,因此別把這些人當單純的勞工看待,以技術員的立場看她們,適當的調整激勵內容(薪資是一個頗受歡迎的激勵)往往會讓這些人樂於為您效勞

PS.很可惜之前的那位老闆不認為這樣

安管也是很重要的一項,但老實說並不止於賽道內救援跟進出管制才是安管工作,一開始跟結束的參賽者進退場以及觀眾進退場的佈置,這都是安管要注意的地方,老實說有過保全的經歷,對於安管的細節會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裝備管理

在接任賽車裡頭,最頭大的就是裝備的獲得以及管理維護

賽車需要很多裝備,最基本的包括計時器系統以及賽事起跑/過程/結束/圈數告知等等周邊支援裝備,通訊裝備,事務裝備,還有管制用裝備,以及晴雨天支援裝備(雨衣陽傘等等),在接手時因為預算的不足,很多裝備幾乎都缺乏,或者是不足,在這方面我當初很堅持營收必須持續撥出部份持續添購裝備,這個做法老實說就造成與大老闆間的衝突,不過我覺得這是該做的,也因此,其實到管賽車的後期,裝備已經遠遠多過剛接手當時所有的部品許多了

不過也有點灰心的是,改換人接手之後,這些裝備並沒有被妥善的被使用,甚至搞到被偷或者閒置等等的下場…..雖然沒有親眼看到,但光聽到消息也夠覺得心疼的

很明確的,接手的人並沒有好好用心在這些裝備的管理維護上,真的可惜

先話到這樣吧

 

補充一些….

裝備的存放跟保管是一個學問,東西不只是丟著不讓風吹雨淋就好了,你要能方便取用,但也要分類別分開存放

例如,計時器系統包含操作電腦、控制盒以及感應器還有附屬零件,這四樣要分開裝箱跟分開存放。

為什麼??因為集中放在一起雖然方便,但只要有心人士來竊取,即便是個不懂裝備的人他也可以全部一次拿走

如果分開存放,萬一遭遇到竊賊,第一全部都被拿走的機會小,損失會較輕微,第二萬一全部都拿走代表內賊的機會大,比較好追線索

 

一個旗號手他的個人裝備應該有哪些??我歸納了一下:

1.旗號(目前都是整合成一包包括可使用之旗號,有紅旗、黃旗、綠旗、黃紅直條旗、藍旗、白旗,起終點的旗號長還有黑旗、黑白三角警告旗、黑黃圈故障旗、黑白方格旗、國旗等) 

2.無線電及耳機 (無線電一定要加密,通訊內容是不可以讓車手跟其他人當場截聽到的)

3.保護耳罩(俗稱米老鼠,其實買工業用的就可以了,不過目前為止台灣沒有配發這種裝備給旗號工作人員) 

4.帽子、服裝以及警示背心(其實帽子應該要帶輕便型的"安全帽"才對,不過台灣沒這樣做!!頂多只有棒球帽遮陽) 

5.陽傘及雨衣(最好不要用那種俗稱垃圾袋的輕便型雨衣,因為效果差,尤其是冬天…)  

6.滅火器及消防粉(通常用石灰粉為主,可以順道去除跑道油漬) 

7.本場賽事規則簡易版本(順道可以做紀錄用紙) 

8.導引用手電筒 

9.工作人員飲用水/餐盒 

10.坐椅

PIT區工作人員應該要有

1.車手名單及車輛規格檢驗表

2.號碼牌、感應器座等安裝時需使用之工具

3.本場次賽是技術規則完整版本

4.賽事感應器使用表格及賽事流程控管表

5.進出PIT管制用指示牌(俗稱棒棒糖)

6.PIT位置指示牌(執行裁罰STOP & GO時使用)

7.時鐘

8.賽事流程/成績指示牌(這個台灣目前沒有做,但很該做的,越即時的越好)

9.賽前/賽後驗車用裝備(包含地磅、分貝計、鉛封用裝備、以及拆解驗車用工具等等)以及參賽車個別技術資料(攝影機或相機都該作為驗車用裝備之一)

10.消防用裝備

11.飲水/飲食及通訊裝備等人身裝備亦與旗號手相同

Read Full Post »

這次再來談談管一個賽車要注意的事情

其實賽車管理分成平時跟比賽,平時大多沒有什麼車,會來的多半是練習跟測試而已,人少車少看起來危險性不高…..

錯!平時才危險,因為管理人跟使用人都容易放鬆,忽略掉基本該有的注意,往往問題就出現在沒注意的地方…

 

首先,場地平時要整理,現在的場地管理以為把邊跟道路邊緩衝坡(俗稱彩虹道或路沿石)油漆油漆就算整理場地了,是沒錯啦!加上台灣環境容易生雜草,適當的割草也會讓場地看起來比較有整潔感,比較像個像樣的場地,不過呢,場地內其實還有一些可以更新的

道路路面要做一個大的翻修這是首要,路沿可以部分使用類似高速公路用的鐵質護欄作為代替緩衝物(紐澤西護欄,目前內用的是塑膠製品,其實要內灌水才真的有用),大的彎道目前是採用外圍種草的方式作為部分緩衝,但實際上如果全改為鋪礫石,緩衝能力會比較好(尤其是下雨,草地除非變成泥濘要不然反而更滑)。

另外其實平日經常性的掃跑道是必要的,尤其比賽前。之前曾經安排過,用工作人員排成一橫列一起巡視跑道的FOB作業(這是跟機場同樣的作用方法)這種方式除了可以讓比賽前確實的確認跑到無異物外,也相對的告訴車手尊敬跟愛惜這個跑道的重要性(也就是說,為了做這個動作,不惜把賽程拖延一下也是應該的)不過現在的接手人又不做這動作了,很可惜的…..

而志工今年是比較多沒錯,尤其是機車那邊的族群,但做完總是吃力又不討好,況且還沒人知曉,能延續持續下去的機會有多大??

 

另外現場最重要的就是管制動作,這就牽涉到所謂的安管,安管不單只是現場攔攔車放放車就算OK的,事前要如何做好對於要進車輛跟人士的確認動作,用很簡單的方法讓進出口可以一眼就分辨誰該進去誰不該進這是關鍵。

識別證是必須的,不過是不是該用很多錢,做很精美但只能用一兩次的高貴品??老實說我存疑

如果要做很精美的,倒不如在多準備點預算直接購買紙卡或磁卡式的機械柵欄管制系統(就是停車場用的這種系統啦,事實上賽車往往都適用停車場的經營項目,所以買停車場用的系統並無不可,反而更好用),更能控管進出的車輛,同時還能做到確認收費跟減少人力呢!!

另外通訊系統是一個很重要的安管用物品。

在以往賽車的前輩,往往都把無線電只用來比賽時才使用,事實上平日就該拿來使用,對於一個佔地只少六公頃以上的場地,無線電的使用其實很方便、即時,而且在緊急情況時遠比電話這種通訊系統好用。甚至管理賽車的無線電使用,還要同時管到前來賽車的無線電,甚至比賽時也要注意比賽車手用的無線電,這樣在管制跟必要時才能發現無線電的優點(也就是說即便是來賽車的客人,也該告知使用無線電的頻率跟加密頻道為何,尤其是在比賽時)。

 

監視系統則是新時代的賽車應該要有的設備。

其實除了比賽可以用,平日監視系統還可以兼用於防盜,新一代的監視系統不但有即錄即看即存的功能,新世代的監視器還具備有車牌辨識的超高解析度,如果搭配停車管理的自動化進出管制系統就能大幅減少平日工作人員數量。

而比賽時這種監視系統還可以改成注意比賽內狀況,包括事故分析,起跑成功失敗以及衝線的統一裁決等等容易造成裁判與車手之間的糾紛問題,都能因為這種系統的加入而減少糾紛。

甚至如果數量部署足夠,其實比賽就有標準的內攝影了,這樣等於可以做到及時的賽事畫面傳播,對於賽事的宣傳效果絕對比去買廣告、或者請人攝錄之後還要向電視公司買時段播放的花費少但觀看人數多

 

但很可惜的,這個足以提升場地形象跟推廣,以及兼顧保安的新計畫一直被之前的大老板以經費理由排除,後來場地一連串發生的奇特事件,其實都有可以避免的可能,但還是任其發生了,相當可惜阿~~~~~

 

最後除了賽事用計測系統之外,其實比賽時應該要加強的還有燈號顯示系統,除了起跑燈之外應該還需要部署更多的燈號,向進出口就該裝設,現在因為LED技術進步,可以使用於戶外亮度足夠但價格不高的燈號早就問世,甚至大面積顯示可以取代旗號功能的LED顯示幕以及用來顯示文字供邊工作人員以及觀眾觀看的資訊看板系統這些都是新一代的賽車早該具備的物品,這些投資都是必須而且有相對獲得好評的立即性,也是管理應該要追求建置的目標之ㄧ

 

 

 

突然想到,其實務裡頭,對於一個即便只有星期日舉行大活動的賽車,仍舊每天都有事務

星期二,應該要著手準備比賽前的文書資料,包括廠商及車手的名冊資料,場地的第一次大範圍維護

星期三,建立預告用的文宣資料,聯繫比賽日當天的廠商,贊助商以及支援商(例如救護車就要先預約,清潔人力也要這時先有預定規劃),確認比賽日當天的工作人員名單以及預備資料

星期四,整理場地內所有細節的支援物品,包括消防用品,維修用品,計時及管制用物品,票證物品,並協調現場支援用的人力與裝備,經費的確認

星期五,確認經費已獲得,或者當天由收支撥付的項目金額,參賽車手名單的再確認以及編組安排,場地流程的修正跟確認,因為某些店家星期六日不上班因此這些廠商的聯繫與溝通

星期六,車手的練習,要特別注意車手的狀況(練習的狀況有時候直接影響比賽日當天的結果,事實上這也是比賽當天可以用來播報的話題之一),場地最後佈置,比賽用管制及記錄用物品的最後確認(該充電的該整理的必需都OK),最後的名單及流程確認,以及賽後的活動(頒獎)的物品等等

星期日,比賽日,要強調依照流程,並儘量緊縮控制不拖延時間,著重臨場狀況反應,萬一現場凸槌要以解決問題為首要,追究責任之後再論

星期一,與其說休息,其實更應該做的是馬上整理比賽日所有資料,先製作成績公告以及簡單的賽事報導,一個賽事報導拖超過比賽日D+3天,對現場的參賽者跟車手來說,就沒有觀看的興奮感以及立即觀看的那種價值感,想看的意願就不高。

先這樣

 

後續補充…..

我舉個例子,LTNS賽車在七月那時發生了一件平常日練車時駕車車手因不懂規則及指揮,結果駕車車手把管制的阿伯給撞到送加護病房的嚴重工安事件。
很多人都指向那位白目又自以為家境良好無所忌憚的甩尾車駕駛

但是問題其實還有一點:如果管制的阿伯照規定呆在安全的位置上,也許是沒那麼快把人趕出來,但至少不會被撞飛,畢竟阿伯也是衝到了危險的區域裡頭

即便我們替阿伯傷心難過生氣,但危險的管制等於無管制,是一樣必須被檢討的

Read Full Post »